大学生活是人生当中非常丰富多彩的一段历程。大学里面遇见各式各样的人,除了可以学到知识外,还可以在社交上获得不少锻炼。但对于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说,社交不仅仅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最近,浙江杭州的一位今年毕业的女大学生,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状态,称自己近日将90%的同学老师好友都删除,并遭到部分人重新添加辱骂。她说,对于那些日常并没有交集、只停留在表面的关系,留着也没什么用,只会消耗自己的精力,所以选择删掉。
于她而言,合理的做法就默默删掉就OK啦。
“有些人注定只能在生命中走过短暂的路程,相聚即是缘分,分离也是缘分,既然相处已经不愉快,选择离开彼此的生活,也是一种更加明智、自由、自主和清晰的选择”。
性格,习惯,学习态度,交友方式,每个人都不可能一样。一个宿舍,六七个人。六七种生活。
室友是室友,同学是同学,缘分让我们相遇,但缘分却没能让我们成为朋友
朋友小军说室友天天晚上打电话吵架,凌晨还在游戏键盘敲得火热。小军是个不怎么会指出别人错误还不让别人不那么不高兴的人,所以我一般闭嘴但内心肯定不满。毕业后也默默把一些很奇怪的人删了,也许他们看我也很奇怪吧,可没有删我的机会了哈哈
感觉强制性的分配宿舍跟包办婚姻一样,与本生活环境价值观完全不相同的人非要一起一个屋檐下生活。我觉得能忍4年已经非常有善心了。
深究原因,应该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与处得来的人打好交道,并且能够在社交关系中获得更多实惠。人际社交的过程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积极因素,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和我们产生良好的互动。
人际社交讲究的是一个“去留分明”的态度,适时判定是留还是去,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社交的本质上来说,不过是在各种关系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源,无论是智力上,还是精神上,能给我们带来正面帮助的人,都应该留下来。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分依赖网络社交的便捷性。在网络上互加好友并不代表你和对方就有很强实际的联系,适合加好友的人,可能并不适合和你成为朋友。在判断需要留下的社交人物时,我们应该放在眼前的是我们的目标和需求。选择和他们交往,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并能够清晰地提出自己的期望。
在人际社交中,这也许是一个潜意识级别的行为,凭直觉判断对方是否相信、可信,然后依照判断结果,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应该是一项必备技能,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进行社交,提升自己的情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寻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判断好与谁交往、与谁绝交。就如达芬奇所说:“最大的胜利是征服自己的愚笨和情绪!”这个时代,更需要人们有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意识和方法。和值得深交的人在一起,才能让自己成长和变得更好。
对于你人际圈的“某些人”,能留就留,不能留就要果断地退出。不过,退出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应该以礼相待,以理服人,保持清新淡雅的态度,以最大可能避免升级冲突。
同时,我们也应该建立自己的人脉圈,因为现在的人脉关系,很多时候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合适的人际关系,也是可以助力自己实现更多目标的。
无论在社交中还是人际关系中,都应该保持一个谨慎的态度,和值得深交的人在一起,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才能让我们走得更加远。 just remember,“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