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奈何】 目录 欢迎戳进来
【上一章】生活奈何(49)
易经 过年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天气也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这一天晚上上,同桌张炎军叫高天一去他宿舍,帮忙搬东西。高天一就又夜不归宿了,晚上和同桌吃烤串喝了酒。当晚下了很大的雪,第二天一早还在下,雪下得很厚,走在路上都很吃力。高天一和张炎军在路上走着,班主任钱颜鹃打车去学校,在车里透过车窗看见了他俩。早上班主任来到教室:“咱班有的同学夜不归宿,不住在校外的学生还是要在学校里住。”高天一听着这个话心里感觉这么像在说自己呢。班主任又说:“我今天早上打车来学校,坐在车里看见了咱班住校的同学在路上走,肯定昨晚没在学校住,我知道你们是去研究题学习了,但以后还是不要夜不归宿。”高天一这一听,说的肯定是自己了,连隋喜平都听出来了,对高天一说:“你看看,这学习好的就是不一样,出去喝酒了老师还以为你去学习!”温全一也说:“就是,这要是我,就算真的出去研究题,老师也得说我去网吧玩游戏了!”张炎军笑着补一刀:“这就是差距,谁让你留给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第一次去网吧被学校抓啊!”,说着说着,高天一也感觉好笑。
现在高三的毕业班,语文老师已经换了,姓金。之前的语文老师陈立楠不再教毕业班了,但班级的语文课代表宋立一却一直没有变。宋立一长得胖胖的,很爱说,性格开朗,学习中等,不好不坏。因为现在还是语文课代表,所以经常要去语文老师的办公室,也能看见之前的语文老师陈立楠,现在还经常打招呼,聊聊天。这一天,宋立一发现陈立楠老师的座位上有一本书《易经》,感觉很好奇,就问了一下,陈立楠给他讲解了一番,宋立一倒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同学们都在这个紧张的阶段忙着学习,但宋立一却研究起了《易经》。没事总给这个同学算命,给那个同学讲解,大家都怕了他了。宋立一可能也是在《易经》上找到了自信和成就感,感觉自己在这方面是班级的专家,就自己懂,所以一旦有人和他搭一句话,他就巴拉巴拉的说个没完。这一天中午,宋立一跑到高天一这里:“高天一,来,我给看看手相。”高天一也懒得听,还想着休息会呢,但不好意思拒绝,就把手给他。宋立一看了看,然后趁机说:“你知道《易经》吗,算人的命里,占卜很准!”“我不信,算命这玩意儿都是迷信。”高天一这句话不说还好,一说倒是让宋立一更过分:“你今天晚上去我那住,我请你吃烧烤,顺便给你讲解《易经》,你对《易经》有误解。”到了晚上下晚自习,宋立一生拉硬拽的把高天一弄走了。
走在路上,宋立一说:“《易经》不是迷信,是一门科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不过前两本失传了,现在主要是指《周易》,它涵盖万有,纲纪群伦,涉及文学、政治、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被大家用来卜筮……”balabala,高天一都要听晕了,终于是到了宋立一的住处,走进院子,里面有一间房亮着灯光,这个时间除非家里有要考学的的学生,要不不会亮灯的,透过窗户向里面一看,高天一吓了一跳,原来是女同学杜彩云,她正趴在桌子上看书。“杜彩云住在这啊,她每天晚上都看书吗?”宋立一说:“嗯,我们住在校外,回来后还可以继续学习,有的人都学到下半夜呢。”高天一很是羡慕,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想着自己在学校宿舍睡觉的时候,校外住的同学还在学习,少了那么多学习的时间,也想出来住了。不过,这一晚上在宋立一这里住,听着宋立一说《易经》,高天一耳朵都快长茧子了。
马上就要过年了,学校也已经开始放假。高天一和隋喜平、温全一特意晚回去一天,他们三人研究出去租房子住,过完年后能有更多的时间挑灯夜战,为高考冲刺。几个人原本想在学校东面的村子里租房子,因为离学校近方便,但都已经租满了,三个人就来到县城东门的附近找房子,连续找了好几家,不是感觉房租贵就是感觉卫生差,还有的地点太偏全是土路,来年到了下雨的时候踩着泥巴走也不方便。几个人连续找了好几家也没找到满意的,就在东门外的东郊公园里玩健身器材,现在正是数九寒天,外面很冷,高天一说:“十年后我们回想一下现在咱三个人租房子,会有啥想法?”温全一马上回复:“啥想法,三个傻逼大冷天的在外面冻着!”说完这句话几个人都笑了!
吃过午饭,高天一他们几个又去了东城门里面去找房子,看到一家门口贴着房屋出租的广告,几个人便走进去,有一个走廊,走廊里面飘着香水的味道,很好闻,进去后里面有个很大的菜园子,女房东走过来,带他们看了房子,房子很大,有两张大床并在一起,正好可以住下高天一他们三个人,价钱也合理,地点也好,几个人就决定租下来。之后就各自回家开心的过年去了。
整整一大年都在学习,终于是熬到了年假,虽然只有半个月,但对于高天一来说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高天一坐在回家的大巴车上,整个人的心情都变好了,想想就开心。
高天一坐了一路的车,终于是到家了。这一天是腊月廿十四,家里的年货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妈妈姜敏问高天一:“天一,你想不想吃豆沙包?”“想啊。”“那我们明天做。”
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姜敏和面,煮红豆,开始忙起来,高天一也跟着忙,烧火煮豆子,豆子煮了几遍后,已经很熟烂,高天一和妈妈姜敏在锅台边,一人拿着一个勺子,挤压大铁锅里的红豆,把红豆挤破,然后把豆子皮过滤出来,留下豆沙在汤水里。然后把纱布吊在厨房的晾衣绳上,将豆沙汤倒入纱布中,母子俩使劲的挤压纱布,豆沙里的水被挤出来。然后在锅里放油,把豆沙炒干,豆沙馅就完美的做好了。
妈妈开始包豆沙包,高天一也学习着弄。妈妈姜敏耐心地示范着,把一块面放在手里揉搓成圆球,双手合拢按成一个面饼,用食指和中指在面饼的中间按压一下,把豆沙揉搓成圆球,放入按好的面饼中间,将面饼裹住豆沙球,再揉搓成圆球形,这样一个豆沙包就包好了。
将包好的豆沙包放在铁锅里一蒸,开锅后等一刻钟左右,掀开锅盖,雪白的豆沙包冒着香气,可能是自己参与了制作,高天一趁热拿了一个,咬了一口感觉简直是太好吃了。吃不完的拿到屋外的院子里,放一个小时就冻的梆梆硬了,成了冻馒头。下次再吃的时候,把冻馒头一热就可以吃了,很方便,这个冻馒头也可以不用热,拿过来直接啃着吃,饿的时候当零食,还别有一番风味呢。
腊月廿十九了,姐姐高天微赶在天黑前到家了,买了很多零食带回来,又买回一个榴莲。姐姐高天微说:“这个是榴莲,咱农村这里没有卖的,我买回来一个大家尝尝。”姐姐拿着刀剖开水果,一股刺鼻的臭味儿飘过来,高天一赶紧捂着鼻子,爸爸高春说:“这是啥味啊,是不是坏了?”“没坏,榴莲就是这个味,闻着臭吃着香,一个榴莲的营养与两只老母鸡一样呢,这个榴莲一个将近一百块钱呢!”全家人尝了一块都感觉吃不习惯,没人吃了,但听着姐姐说这个榴莲这么贵,妈妈姜敏也舍不得扔,就闭着眼睛强忍着把榴莲吃完了。
到了晚上,全家人研究明天过年做几个菜,以前每年过年家里都只做四个,今年妈妈说凑八个菜。高天一感觉全家人坐在一起讨论做这么菜比吃菜的时候还要高兴,有一种家的氛围和美好的期待。过年这一天,爸爸高春起早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了一条活鱼,平时农村人都过的仔细,没人舍得买,但过年了,图个吉利,年年有余嘛,家家都要买一条活鱼炖着吃,去晚了还容易买不到呢。虽然做了很多菜,但每个菜也吃不上几口就饱了。到了晚上大家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但感觉晚会这几年也没啥意思了,就等着看赵本山的小品,看完后就马上煮饺子,象征性的吃几个就睡觉了,村里的人除了打麻将赌钱的,其他的人都提前睡下了,很少有人守夜到十二点以后,太困了。
到了大年初三,高天一跟着姐姐和妈妈去了姥姥家。姥姥蒋风琴现在住在小姨姜杰家,因为小姨和二舅他们平时外出打工,姥姥就在给小姨家看家,顺便照顾表妹王雪和二舅家的表弟姜赫军。小舅舅姜凯一家人也来了,但大舅妈唐华依然很调歪,叫她来吃饭也不来,还不让家里人去,所以大舅姜圆一家也没过来,其他的亲戚聚在一起吃了个团圆饭。到了晚上,姐姐高天微在院子里偷偷的给姥姥一些钱,但还是被坐在屋子里的高天一发现了,高天一想着自己以后能赚钱了,也要给姥姥钱,回报姥姥照顾自己的恩情。住了两个晚上,高天一一家人就回家了。回家的第二天姐姐高天微也要走了,妈妈姜敏问:“怎么没和你小姨一起走呢?你小姨说还要在家里待到十五呢?”姐姐:“我们店里忙,我要先回去。”临走时,高天微给妈妈留下七千元钱,高天一很舍不得姐姐,想着下次见面又要等到过年了,高天一就跑出去把姐姐送上了大巴车。回到屋里后,发现妈妈姜敏在屋子里抹眼泪,高天一突然发现,怪不得每次上学的时候妈妈都不出来送自己,原来是假装坚强,不想让孩子们看见自己流泪,不敢出去送。又过了几天,高天一也到了高中开学的日子了,虽然不舍得,但假期还是无情的结束了。(PS:每周五或周六更新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