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莹盈水涧
北风寒雨,在衡阳这座历史老城的腊月,最是寻常的。不必说太阳在某一隅角落的地面,投撒下一片淡淡的阳光,但凡天放晴一刻,都让久宅家中的人,感觉有些坐不住。掀开围炉烤火捂暖的褥子,伴着家人有老有小,怎能落了狗仔小憨憨,随心投身有山有水的某一隅,置身自然间,走走散散,都是悠然自得的。
车子跟随着导航的声音,下了高速,驶入了蜿蜒曲折的县道,一切未知前行衡阳县黄门寨的道路间,像是进入了一片新天地。印入眼帘,灰白的天空,“拨开乌云见晴天”太阳从一层厚厚的乌云里探出半个身子来,一缕缕并不算强烈的金辉,随着车行的移动,轻似舞台上的一束束镁光灯,发散照耀着天地间的一股暖明与安然。
车子驶过一片平畴沃野。极目远望,连绵的丘山如黛,氤氲着一层轻纱似的青烟。田垅里,历经过一场场霜冻,雪落两场,油菜绿油油地织成一片,泛着更是蓬勃的生命劲儿。许是盼春的急切,稀稀疏疏几枝,已然捎出花信,迎着萧瑟的北风,幽绿的黄,泛着清苦的气息,摇曳在淡淡阳光铺洒的天空下,亦是清姿绰约。
车轮疾驰过横亘在田野的道路间,惊起一片鸦鹊。油菜田里,成群的喜鹊,一惊而散,在空中划过优美的曲线。调皮的喜鹊,时而停落在田埂边,时而停落在根根电线上,弹奏着自然间的乐章。停落在突兀的树枝杈间,树枝杈上的巨型喜鹊巢,是这乡间的冬天里,一抹自然艺术的惊艳。喜鹊小小的喙,小小的身体,蕴藏着大大的能量,莫不人叹服喜鹊这筑巢的本领,亦是永恒地叹服自然的奇妙。
喜鹊们闹出阵阵啁啾吹乐声,落在无垠的田野。还有成双不怕人的喜鹊,信步在驶过的道路路面,不由地让人减缓了车子前行的时速,唯恐要误伤了这些自然界里,无尽呆萌而又灵性的小生命。淡淡的阳光铺陈,油菜花在碧海里泛着金黄的色泽,喜鹊群飞,盘旋在上空,一时里,忽给人一抹早春的气息。至寒至冷至深的冬,离春也是真真的近了。没有不会过去的寒冬,没有不会到来的春天,此时,人的眼前,浮动着春暖花开成海的美妙人间。
穿梭过那片田野,车子驶入了石市镇,一条主道纵横贯穿这个小镇。小镇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道路两边临街的铺位,米粉、炸串,蔬果小吃店…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人间烟火清欢味道在时光里静缓充溢。
从一条岔路驶进了黄门村道,偶遇散落沿着村道小山坳里的人家,偶有鸡子咯咯哒着步子,像是刚下完蛋,扑棱着翅膀,四处巡视。大黄犬向陌生路过的车辆,投来恶狠狠的眼神,警觉地一声声长吠回响,打破小山坳里的一片清寂。平顶,红砖墙,石灰粉刷白墙,人家门前,堆着过冬齐展的柴堆。自制的米粉,晾晒在整齐排列的竹杆上,晾晒在自家矮围栏门前,是人们生活的滋味,是人们劳动的智慧,亦是一个个盼归的游子们,远在他乡,舌尖的那一抹乡愁。
车子在山路中弯弯绕绕向前,导航显示需要拐弯的分岔路口却不见。若母亲智言:“不知道路时,就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自然会有路的。”顺直道路驱车向前,进了黄门村,咨询近村村民,想来是最好的导向。被作为陌路客的我们,一把冒然拦截下的一位阿姨,太阳色的脸庞,笑盈盈着:“我之前去过,风景是有一些,但那里面也没什么好玩的。你们要去,就你们刚刚下来时,右手边的路边,有一块大坪,那里进去就是了,你们把车停在那里。”路总是要自己走过,才更深刻。风景总是要自己看过,方可知,会否属于自己心中所期的美意。怀着感恩之心,挥手作别,诚谢过阿姨的热忱与实诚,调头向来时与之擦肩的那块大坪,紧靠着山体一边泊好了车。
丛生的杂草,灌木枝条,掩映着黄门寨丹霞地质公园旅游导览图。一张泛黄的告示牌,被光阴岁月模糊了图文,入目一种破旧荒废感。既来之,则安之!踏实当前脚下的每一步,总会路遇不一样的风景。来不及过多思索,那一双双动如脱兔,如小马驹哒哒有声的小脚步,都已然向了前,向着石坪中心腹地。
嫂嫂同母亲倏而地停驻了向前的脚步,紧步急呼,提醒三孩子放缓步子,幼侄小牛牛已然环抱在了安全的臂腕之中。近了巨石坪最前方,方恍然,我们竟是位处于悬崖峭壁之上。伫立在无护无拦突兀的崖边,俯瞰悬崖之下,两岸连绵青山相对出,峡谷深深,脚步自然地有些哆嗦,却丝毫不敢不能有趔趄,更是泛起人的向往之心。
伫立在安全范围内,细看穿梭流淌的水沟,镜水自流,丹霞地貌已显露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眼前的每座山崖,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形貌,如笋、如卧佛、或如象…一任人心中的意象定义其形。断崖处,无桥连接两岸,前方断了路,被困住的一双双脚步,谁也没有停驻下来,四处寻觅着进山的路口。嫂嫂忽而地跑向前:“快走这边来,这边有条小路下去,还有路牌。”“一线天”、“深月潭”、“狮眼洞”…残缺无全书的导向牌,掩映在毛竹之中,破败着,缄默着,好似诉说着岁月繁华的过往。
好在同行一路,连同大小,谁也没有犹豫不前。顺着那条隐入丛林深处,陡峭红泥小径,紧握着前人登山者,给后来人留下来的一段结实的保护绳索,次第拾级而下。于孩子而言,开启着神秘有趣的丛林探险之路。于大人们而言,开启着踏足深山静谧,自由惬意松快的时刻。然,投身自然深处,总是极容易感受到身与心的融合。
深入林中,体感气温骤然多了几许寒冷。呼哧的白气,似乎都流动着一股暖意。林中,一棵棵高大乔木,苦楝树的枝头,悬挂着一簇一簇黄似珍珠的苦楝子,鸟儿啄食,别有一番趣味。梧桐树上,偶几片不舍离枝的残叶,若蝶翩跹。香樟在寒冬腊月的日子,仍旧枝繁叶茂,爬山虎的藤蔓缠绕着树干,一片绿意盎然。不禁让人心头多了一份暖意。红枫的叶,全红了,仿似那红墙外,一袭朱红斗篷款款而来的丽人,静候一场雪的告白。
大树们静静地伫立着,高耸挺拔欲入云天,苍郁遒劲,站成一幅森山晚冬图。光亮从树隙挤入林中,一片宁静。林间地面覆盖着一层层厚厚的落叶,随着脚步,踩踏落叶吱吱的响声,孩子们的笑声,被繁复的树冠笼罩在林间回荡,惊起隐匿树间的鸟雀四起。
一条穿流的小溪,流水自深山而来,流至底端峡谷,流向外面的世界。淙淙的流水自流静,偶有几粒清脆的鸟鸣落入耳畔,若禅音清灵。迎面清新的空气,夹杂着草木的香气,沁入心脾,人的神识,瞬间格外地清晰。跨过小溪流,拾级而上,光滑的红泥小径,布着过往人们踏过的足迹,亦是见证着这片深山的光阴岁月。矗立突兀的山石,布满青苔,出落古人诗意里的美。
一路攀登向上,一片片青翠的毛竹,拥笼着小径两侧,母亲浅忆起,曾经春时,山间采毛竹笋。又看松林间的野蕨茂盛,熨贴青石壁上的地皮菇……都有舌尖记忆的回味。“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天地自然总是万般眷顾着人类。漫步的小径,随着山脉徐徐而上,向深山的最深处绵延,悠远而又深邃。密密匝匝的竹叶,被风吹响,窸窸窣窣。这是自然里的盈盈私语。仿似让人有些明了,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时代,为何总会有人喜欢隐身世外。若此冬日的深山,自有一种隐世之感。
沿着小径,越往里,越清寂,万籁人踪灭。一路攀爬,一路闹笑时光生辉。小憨憨的毛发间,跳蹿林间,挂着几颗苍耳,兴奋无比。一路向前,岔路几无,亦是走走停停看看,时光悄然着就缓慢了下来。越往上,松林成碧海连天。漫步松林中,好闻的松香阵阵,都是熟悉的气息。层层松针叶铺林,脚踏着松软,轻悠悠地转个圈,仿似自己还是那采蘑菇的小姑娘。伫立松林的突兀的巨石壁上,仰望穹庐,鸟雀树巅俯瞰,亦不失松树仙鹤图的韵味。极目眺望,看层林尽染,莫不是故居老屋白墙上的那幅自然山水画,而自己是这画中人。
孩子们对于陌生地带,总有着无限的好奇,亦总是有着极容易的欢乐,话语声声闹林,若树枝柯间的鸟雀,打破了这片深山老林的清寂。母亲和嫂嫂,笑颜尽展,好似凡尘里的那些愁念,仿佛在那一瞬间,都随风消散在了广袤的天地自然间。且忘俗尘,乐行山路间。
一路继续向上,忽而前方荆棘遮拦住前路。出门不怕迷途的导航,也被深山的隔世屏壁了。没有被前路荆棘所退却的一双双脚,仍旧勇于前行。谁说不是呢,兴许穿越过一片荆棘,就会有一片新世界。母亲自小经验颇丰,举头望天,方向能辨,这是我们后辈所瞻仰的。母亲踩着荆棘,披着风,领率在前。越过一片荆棘之后,误入一片坟茔,想起三毛曾经常常跑到坟地看书。想起小叔面朝大河,背靠坟地夜钓。想来,人的心中有了热爱,也自会多了一份勇气吧。
从坟地穿过,“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一条黄泥砂石大道,郝然眼前。道路两旁,长满毛竹,芒草迎风瑟瑟,自写意竹径通幽。凭着隔不远就有的道路指示牌,登上了景观台。小心翼翼着临近绝壁崖边,仍是没有围栏,眼下是自望不见底的深渊,双腿不自觉地发软,望而生畏。远望四方,群山连绵,如烟似幻,人亦渺如烟尘,胸心顿时豁然开朗。看近处红岩崖壁的丹霞山石林立,千奇百态,翠竹拥簇,松枝探壁,松涛盈耳有寂,一切如诗如画惹人醉,终是不负勇往那一路的荆棘。
静静伫立高崖之上,望青山巍峨,阵阵山风徐来,叹人间山河多壮美。期盼走过这世间的角角落落,静心于四季流年,生活里的每时每刻都心有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