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 让梦想照进现实-目标管理
2.1 你的愿景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1、制作目标九宫格,包括工作、生活各方面,可以让目标更加平衡。
2、做好九宫格后,把愿景分门别类地放到九宫格里。
*判断事情归属领域的一个特别简单的标准,就是初心。
*愿景里没有就先空着,后面确定明年目标的时候再加上就可以了。
3、思考愿景里遗漏XXX意味着什么。
工作事业中没有明确的做什么的想法,但是有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想法:高效能的职场OL,希望能拥有国际化交流的环境。因为对工作事业还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能产生什么。
体验突破最开始是空的,后来补充了“学习新技能、体验新东西”。因为喜欢传统的、重复的生活,不太追求变化。后来意识到一成不变的生活太过于平静,反而不利于成长,所以新加入了一些内容。
最开始没写与家人亲戚保持联系与沟通,没写保持与朋友定期聚会的习惯,最后补充的。因为在人际交往、家人往来领域目前还是没什么自信,虽然感觉有这方面的生理需求(接触)和心理需求(感情的流动、与人的连接),但是目前还没有打算投入太多注意力和时间。
2.2 三步把模糊的愿景孵化成明确的目标
(一)五年愿景分类:
1、很容易就能孵化成年度目标的愿景,例如“和家人一起足迹遍布五大洲”
2、看起来比较虚的愿景,例如“财务自由”、“心灵更加自由”、“成为斜杠青年”
愿景可以是模糊的大方向,让我们知道往哪儿走,并且充满动力就可以了。但是目标一定是明确、具体、清晰的,否则就会容易犹豫和纠结。
三步法将模糊的愿景孵化成明确的目标:
1)先定义。例如,基本财务自由的定义:被动收入大于总支出。总支出多少?每月的被动收入多少算基本财务自由?如何让一个月的被动收入达到XX?
2)再计划。例如,实现财务自由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攒够XX万元,然后买个年收益5%的理财产品;另外一种,通过销售一些能带来被动收入的产品,降低第一桶金的数额……选择方法,制定计划。
3)后目标。例如,收拾房子,趁过年时租出去;11月前写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
来自《只管去做》-邹小强
使用上述方法定义自己的财务基本自由:
定义:被动收入>总支出。目前每月总支出在4000元左右,希望月被动收入能达到1万元。240万元*5%/12=1万元。
计划:1、采用攒钱+理财的方式。理财采用了货币基金、基金定投、P2P投资的手段,投资收益率5%基本能够保证。2、销售一些能带来被动收入的产品:目前还处于价值积累阶段,还没有想到价值交换和变现的方法,待定。
目标:坚持每月的基金定投;每季度做一次资产配置再平衡;少买或不买东西,断舍离。
(二)将目标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到九宫格中愿景的下方。
1、愿景下面的圆点的项目符号列表代表每个愿景下的目标。
2、如果发现哪个格子没有明年目标,这时候也补充进去。
2.3 检查一下年度目标是否合理
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不放弃理想,但也要考虑现实。
1、实现年度目标所需时间为XX小时,一年中可支配时间为XX小时。
运动:4次*1.5小时*52周*60%=187小时;
家人联系:1小时*52周=52小时;
阅读、思考、整理、输出:1小时*365天=365小时;
拆书帮:(6+3)小时*2次*12月=216小时;
语言交换:1*52*80%+4*52*50%=146小时;
朋友聚会:4小时*4次*12月=192小时;
户外旅游:8次*12小时=96小时;
体验突破:12小时*3=36小时;
实现年度目标所需时间:187+365+146+216+192+52+96+36=1290小时。
每天的可支配时间:
睡眠、日常:11小时;
工作(含通勤时间):8小时;
休闲娱乐、冗余时间:2小时;
工作日的可支配时间:24-11-8-2=3小时
一年中可支配的时间:3小时*365=1095小时。
1290小时>>1095小时,不现实。同时这样计算下来也没啥时间找男朋友……
怎么办?
阅读、思考、整理、输出与拆书帮是有重合的,这部分可以减少100小时。
朋友聚会和体验突破、户外旅游有重合,而且与大部分朋友的聚会都是在工作日的中午或晚上发生的,与工作时间有部分重合。因此这部分可以减少50小时左右。
阅读、思考、整理、输出有时是在工作时间完成工作后进行的,所以也算能够完成。
2、你的年度目标符合SMART原则吗?如果符合,实现的概率会相对大一些。
S 代表具体 (Specific):目标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M 代表可度量 (Measurable) :目标要量化,考核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标准准确衡量;
A 代表可实现 (Attainable):目标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也就是目标不能过低和偏高,偏低了无意义,偏高了实现不了;
R 代表有关联性 (Relevant):目标要和工作有相关性,不是被考核者的工作,别设定目标;
T 代表有时限(Time bound):目标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
# 高亮工具标出的不符合SMART原则,其余的符合。
1)找到男朋友:SMART原则不适合这项目标
2)少买或不买,断舍离:原则性目标,好像也不太适合用SMART原则。行动:提前做好预算,运用“我需要,我喜欢,我适合”的购物原则。必须用SMART原则的话,可以转变成:“2018年预算外的物品购买次数小于3次,大于500元的支出必须填写购买申请单,说明购买原因,以及与“我需要,我喜欢,我适合”原则的匹配情况,以及之后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件物品”。
3)精进个人成长和自我管理,以及工作事业中的目标、行动、项目管理、生涯管理/职场能力可以合并到一起,成为精进自我管理和生涯管理,其中前者包括了目标、行动、项目、知识、情绪管理等,后者包括了能力管理、问题管理、价值、兴趣类的内容,这个目标需要用SMART原则。
SMART原则在“精进自我管理和生涯管理”方面的应用:
- 在自我管理和生涯管理方面阅读50本书;
- 有具体的、清晰的目标管理系统、行动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有配套的情绪管理系统、人际管理系统、问题灵感管理系统等小系统;
- 每个小系统都有具体、清晰的系统使用原则、系统操作流程、特殊情况处理等说明文档,有可以直接套用的模板;
- 时间记录200篇以上、每日复盘(单点突破法)200篇以上;周复盘、周计划各52份;月目标、月复盘各12份;季度目标、季度复盘3~4份;年目标、年复盘各1份;
- 在关系力(社交洞察力、服务意识、激励自己与他人、建立与维持人际关系)、沟通力(提问能力)等需要提升的方面各写RIA便签5~10组(便签或简书文章),现场拆书每个主题2~3次。
3、对指标型目标进行重新审视。
指标型目标是目标的一种,之所以叫指标型目标,指某件事(X)可以通过一个指标(Y)变化来判断整件事情(X)的进展,那么我们关注好指标就可以了。指标型目标一定要找得准,才能反映出一个事物的变化。而是否真的找得准,体现了一个人的积累和对事情的洞察。对指标型目标进行重新审视,这个方法就是几句话术:
• 这个指标型目标,是一种手段(原因)呢还是目的(结果)呢?
• 如果是手段的话,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 如果是目的的话,它要如何才能实现呢?
• 如果我要为原因设定指标型目标,我要怎么设定?
• 如果我要为结果设定指标型目标,我要怎么设定?
来自易仁永澄老师的文章:永澄:目标设定,不是空写指标的!
4、根据前面几步修改或者删除自己的目标九宫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