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女孩随她妈妈买菜时问她妈妈:“妈妈,我可以要一个草莓味的棒棒糖吗?”在得到了应允之后是高兴的,但很快她又问:“妈妈,我可以要两个草莓味的棒棒糖吗?”在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小女孩一副失落的样子,但仍然是有些不甘心,问了三次之后她妈妈还是给她拿了一个草莓味棒棒糖,小女孩的脸上顿时灿烂无比,笑得快乐满足。
果然还是小孩子,容易快乐并满足。我们越来越长大,却越来越不快乐。明明小时候,我们也都是那么容易快乐的啊。
和小伙伴凑在一块看小人书的时候,一起玩丢沙包的时候,一起分吃零食的时候,一起玩成语接龙的时候,一起吃饭的时候……那些微小日常,都能让我们感觉无比快乐,仿佛那个时候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让自己快乐。
如今,心有多久没有荡起过快乐的涟漪了?
加班到很晚不开心,沟通不畅很郁闷,和谁发生争执很懊悔,想去的地方时间推了又推,制定的计划改了又改,日复一日的重复百无聊赖却又不得不接受……所有这些,都让我们不快乐。
是我们变了吗?我们还是从前的自己吗?是因为长大了,欲望也变大了吗?
再不会那么简单就能够快乐了。
记得还小的时候梦想是有一台数码相机,那真的是梦寐以求想要的东西。然而我一直不能获得,我爸后来送了我个相机是需要放胶卷的。一直到我开始上班后,我用第一份工资加上在我妈那里借了一部分给自己买了一部数码相机。那时候依然是高兴的,但说不上有很快乐了。快乐也是有时限的,想要的时候不能有,过后有了快乐的成分也减少了。
小时候一个棒棒糖就能让我高兴一整天,但现在一个冰淇淋也只能让我高兴半天了。
欲望的过快增长,是我们对自己的惩罚。
想要换最新款手机,想要出去旅游,想要去吃大餐,想要某款轻奢,想要某辆车,想要某处的房子,想要更大的回报,想要更多的成功,想要更快乐……
约翰列侬说,五岁时,妈妈告诉我,人生的关键在于快乐。上学后,人们问我长大了要做什么,我写下“快乐”。他们告诉我,我理解错了题目。我告诉他们,他们理解错了人生。
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太在乎结果。我们都注重“有始有终”,开始了投入就期望产出。工作努力认真期待能获得肯定或者涨工资,自我充电也是为了获取更好的平台和资源,费尽心思对某人展开追求是为了有一日抱得美人归。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心理,然而因为求结果,所以如果结果不尽人意的时候我们会不甘,会愤懑,会苦闷,会不快乐。
还记得那个渔夫和富翁的故事吗?富翁告诉渔夫怎样利用条件成为他那样的富翁时渔夫问他,成为富翁之后呢?富翁回答这样你就可以像我一样悠闲地晒着太阳钓鱼了。渔夫回答我现在不是和你一样么。
刚开始只觉得渔夫睿智,如今会有深一点的思考,毕竟在现实生活里,渔夫和富翁的抗风险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渔夫没有了鱼可打,那他可能就会暂时失去收入来源,而富翁则可以换个地方度假呀。
但要说的还是快乐这回事。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那就容易感到快乐。渔夫的闲散和随遇而安,是他喜欢的状态,所以他很快乐,富翁喜欢拼搏,享受拼搏之后带给他的成就,所以他也是快乐的,只要是自己能感觉快乐的,那就是正确的事。
我们想要的如果能和自身能力相匹配,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求而不得的苦闷了,也会更容易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