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时,手下人报道:“子龙将军回来了。”
赵子龙去江夏运粮,到樊口山时,天已黑了。他闻讯皇叔升帐,知道必有军情大事,否则可以等到天明升帐。所以命令小兵将粮草运往粮队,自己径到陆营前下马,手捧令箭,命人进帐禀报。
“报禀皇叔,赵子龙将军交令。”手下人报过。
“来!传话相请!”刘备边说请,边在想,此事不妨问问四弟子龙。
外面赵云进来,到刘备面前,双手呈上令箭,说道:“主公在上,末将交令。”
刘备把令箭收下,吩咐:“四弟罢了。”
“请问主公,缘何升坐夜帐?”
“四弟,周瑜邀愚兄来朝过江赴会,我不能决,特此聚众商议。”
“文武意下如何?”
“公侯难以决断,究和、子仲言道:‘宴无好宴,会无好会’,四弟看来怎样?”
赵云一向无所畏惧,听说诸大夫胆小怕事,他说:“主公,来朝只管过江赴会。如若不去,贻笑于江东。主公若然胆怯,不妨待末将单枪匹马保护便了。”
赵云态度明朗,要刘备过江。不去的话,肯定被江东人取笑刘备:请他吃酒都不敢。
刘备想,子龙啊!你武艺超群,闻名天下。但过江赴会是真是假,我都不知道,单凭勇力恐难解决问题。
如果说,周瑜确是一片诚意相请,大家客客气气饮酒说话,你不去也无关系;万一他有歹念,肯定预作埋伏。你子龙本领大,他们人多,十员、八员大将把你看住,我仍旧无人相救,同样有危险。
虽说你长坂坡怀抱阿斗在百万曹营中左冲右突,杀透重围,但阿斗只有虚龄三岁,勒甲套中尚可安身。我刘备今年四十九岁,勒甲套中不能放,我们如何回转江夏?
所以刘备狐疑不决,对子龙说:“四弟,请退过一旁,待愚兄再作思量。”
赵云退下。刘备等待文武发表高见。
突然,又有手下人跑进大帐:“报禀皇叔,军师求见。”
大家听得军师回来了,如释重负,一个个都轻松活跃起来。都在想,为来为去就是为了军师,现在军师回来了,大家不必商量了。
刘备听得手下报来,将信将疑。对孙乾看看:你不是说,军师明日同孙权共到三江口赴会,怎么他又提前回来了呢?
孙乾知道主公在问我,他也在想,周瑜亲口对我说的话,我没有听错。大概我离开三江口之后,周瑜已传讯给他,说我已奉皇叔之命到江东接取军师回营,料理军务。关照军师连夜回转樊口山,免得主公来朝再来接他。因此,军师提前回来了。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出别的道理来。
刘备想,既然军师回转,不必在此商议,他在江东为破曹兵,运筹帷幄,日理万机,肯定疲乏得很。我等君臣相别已久,思念似渴,让我率文武亲自出接,以此告慰军师辛劳。
刘备吩咐众文武:“啊!军师回来了。众位先生、列位将军,随孤亲自迎接我家军师。”
“是啊!请请请!”众人跟了刘备一起出帐迎接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