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生活中偶然邂逅的人,有时会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未曾留意的处事方式。最近,我遇到一位情绪稳定的陌生人——面对我的过错,他展现出的平和从容,反倒让我这个肇事者心生疑惑:究竟怎样的人生积淀,才能修炼出这般波澜不惊的心境?

    回忆起上周,区里组织的经验汇报任务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肩头。要求全程脱稿,还要围绕提炼出来的12字关键词展开,既要提炼出理论深度,又得结合团队实际工作经验。除了简短的关键词,其余信息一概空白。理论体系的搭建远比分享实操经验棘手,既要保证专业性,又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整个周末加上周一,我都沉浸在资料整理与讲稿背诵中。

    5月20日清晨,因前一晚加班,又要赶早班值班,疲惫与困倦交织下,意外发生了——我不慎剐蹭到路边停放的车辆。颤抖着找到车主电话,添加微信后,怀着忐忑的心情说明了事情经过。本以为会迎来一通斥责,没想到对方仅回了两个字:“没事”。当我提出转账赔偿时,他依旧语气淡然:“走保险,不花钱”。见到车主本人,他全程神色自若,有条不紊地指导我处理保险流程,主动出示行驶证和驾驶证。即便保险手续未能一次办结,约好当天下午处理却因他临时有事耽搁,第二天晚上八点多,他回家后第一时间发来消息:“我回来了,现在方便吗?”这份淡定,让我很惊讶。换作他人,或许早就凭借“受害者”的身份,不管不顾地要求配合处理,哪还会如此顾及我的感受?

    这件事让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铸就了他的淡定?原生家庭的滋养、与生俱来的性格特质,还有经年累月养成的处世心态,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这份难能可贵的情绪管理能力。情绪稳定的人,就像黑暗中的光,总能用理性的光芒,将糟糕的局面导向光明。

    反观网络上看到的一则视频:两位年轻人骑电动车剐蹭到一辆宝马,本应积极处理问题,其中一位小伙子却突然情绪失控,抄起工具怒砸自己的电动车。网友们纷纷批评他的冲动行为。这鲜明的对比让人深思:面对突发状况时,情绪失控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暴露了内心的脆弱与不成熟。这种事例现实中也是比比皆是。

      或许是因为童年时期,家中频繁因琐事争吵、互相指责,让我对情绪化表达深恶痛绝。成年后,我始终告诫自己:遇事要冷静,指责与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即便内心不悦,我也会优先寻找解决办法。因为我深知,在意外发生时,当事人本就心怀愧疚与不安,此时的指责只会让局面雪上加霜。

      这种处事观点,我也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着我的孩子。记得有一次,儿子打完球后发现车钥匙遗失在球场,他给我打电话,我没有责备,而是告诉他:“没事,咱们一起想办法。”随后我联系商家更换电锁。这种事情,生活中有时会发生发生,我尽量做到平和的去处理,去沟通。如今,他在面对问题时,也基本能保持平和的心态,理性寻找解决方案。

      生活就像一面多棱镜,每一次与他人的相遇都是一次自我反思的契机。那位情绪稳定的陌生人,用他的处事方式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保持情绪稳定,好好说话,不仅是对自己的修行,更是对身边人的温柔守护。愿我们都能在生活的磨砺中,修炼出这般从容不迫的心境,让理性与善意温暖每一个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