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浮现:我的委屈与困惑
这几年,总会“偶然”得知,“又”一个同学或朋友或校友,成功地脱离了劳苦大众的行列;也总是会“蓦然”发觉,身边的同事,不断有人甩落自己,尤其震惊的是,这些同事中,不仅仅有同辈,也不乏晚辈!
通过认真、客观地比较后,我服气了:成功的人,能力都发生了飞跃!
我一直以为自己很努力的!但为什么能力一直平庸?
工作时间不看电影,不玩游戏,不浏览网页,而是苦逼地看文献,做试验,处理工作事务,看行业资讯。
非工作时间除去带孩子和做家务,就是看书,偶尔看纪录片和高评分电影。
总之,我不玩。
我以为,我在“努力”。
2.原因分析
但是,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别人都在进步,而我却被困在当下无法逃离!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没有进步?
其实几个问题就可以找到根源:
问:他人为何可以得到提拔?
答:领导需要他的能力。
问:领导为什么认为他有所需的“能力”?
答:从他的工作业绩判断。
问:业绩来自哪里?
答:做好手头的事情。
问:如果他没有业绩,而是清晰地“知道”那个升职后的岗位如何做好的“道理”,可以吗?
答:手头的工作都做不好,领导凭什么相信你有更高的能力?
事情已经很清楚了,关键是“业绩”!因为衡量能力的唯一依据,是“业绩”。
“手头的工作都做不好”,凭什么让人相信你的“能力”?
接下来,查找自己的原因,就很简单了:
(1)混淆了“能力”与“知识”
业绩,是“干”出来的,其过程是“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思考,判断需要做的事情,开始动手干。遇到“不会”的事情时,就要按需学习相关的知识,如他人的经验、类似的案例以及理论研究等,从中思考得到解决方案,就继续干。再次遇到“不会”的事情,就再次按需学习相关知识……
如此循环,直到“完成”,就是“业绩”。
这个过程,就是“能力”。
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补充的“知识”,不过是“原料”而已,并没有直接的效用。
自己所谓的“努力”,其实仅仅是积累了一些“知识”,并不是“能力”。
(2)没有持续
反观自身,这些年并不是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学习”积累“知识”,也开展了很多个“项目”(姑且称之吧),但无一例外,全部失败。
每一个项目,都是浅尝辄止。笑来老师说: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半途而废”。
原因是在做的过程中,不断遇到“更好”的项目,就不断地更换。其结果是所有的项目都放弃了。
凭什么判断为“更好”?
不外乎“觉得”可能会“见效快”、“更容易”、“更重要”等等。但仅仅是“觉得”,之所以放弃是因为意识到判断错误,但错误却是反复进行,一错再错。
很多年之前,自己就见过一个漫画:两个人挖井,A挖一个放弃一个,因为“等不及”,最后没有得到水,渴死了;B则一直持续地挖同一口井,虽然非常深,却最终喝到了水。
只要方向不错,持续做下去,就不断接近目标。
3.如何做
“业绩”是做出来的,唯一之途就是“实践”;一件事情,只有“完成”之后才能成为“业绩”。
做法是:选择一件事情,“按需”学习,持续地做下去,直到完成,再选择另外一件事情,如此循环。
4.总结
(1)做好手头的事情,就是业绩,这个过程,就是“能力”,而“学习”到的“知识”只是做事过程中所需的“原料”。“知识”本身没有用,因此,要“按需”学习。
(2)选择一件事情,持续做下去,直到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