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走了一圈回来,心情放松了不少。曾憋在肚子里的郁闷随着景物的变幻,脚步的移动而慢慢消散。环境影响心情,我才切身体会到。
又回到家了。虽然这个叫家的房子能遮风避雨,能解决一日三餐,能休闲地享受一段段安静时光。可只要有他出现,整个屋子里的空气就开始变得烦闷,没有丝毫愉悦的气氛。回到家要么闷声不响,要么像即将点燃的炸药包,让家中的每个人心情变得压抑和不安。长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这还叫家吗?
家是世人眼里温暖的港湾,是灵魂的憩所,没有几人不对家充满向往与渴望的。
小时候,我的家住在阴冷潮湿的山沟沟里,一年四季总有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在那里安营扎寨。春夏蚊虫成雷,不定时的暴雨每每让家里水流成注;秋冬寒风凛冽,唯一的灶炉,也只能偶尔能供我们取暖。那段贫穷的日子,虽不能满足我们基本的住宿条件,但全家人患难与共的精神和苦中作乐的情趣却是我之后的几十年都未曾体味到的。我们一起比赛鞭打蚊虫,一起拿着盆钵接屋顶渗漏的雨,一起躺在梧桐树下数星星,一起上山去捡木头……一草一木,一虫一兽,都是我们玩赏取乐的对象。那不像家的地方,却充满着浓浓的家的温情。
现在,每天面对着宽敞明亮的房子,一体化的家电,舒适的家庭环境,应该庆幸有这样好的居住条件。可是,为什么这个像家的地方反而不像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