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谁?她风华正茂,气度不凡。她是王佩老师口中的“青年才俊”,她与组长大妈谈论github和合技,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她声音甜美,调皮精灵。她是[宋偲瑄]
坚强独立的她
是夜,温凉如水。
她躺在床上,用手摸了摸额头。这糟糕的季节,忽冷忽热,一向身体很好的她居然发烧了。
生病时总是想念家人,尤其是母亲。她咬咬牙爬起来,给自己烧了一大壶开水,放在床头。水是好东西,她想,她可以多喝水,把这该死的热度降下来。她要命令自己的细胞,让它们乖乖地自动修复。
她没有打电话回家,诸如发热之类的小事,她完全可以自己解决,尽管她内心也希望此刻母亲能在身旁。
与文字的渊源
她想起她的外婆,很小的时候,睡前躺在床上,就是外婆给她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那是夏天的傍晚,九个月大的她躺在床上,外婆用芭蕉扇一下一下替她扇风,她的眼睛亮闪闪,看着门外。门帘被掀开,外公回来了,她骨碌爬起来,外公高兴地把她抱起来,脸庞贴了贴她的小脸蛋。“公…外…凉…”
“她说话了?”外公对外婆说。
“好像是啊,说你从外面回来,脸上凉…”
“这孩子语言天赋不错啊…得好好培养…”外公意味深长地说。
水没那么烫了,她坐起来,咕嘟嘟喝了一杯。又倒了一杯凉着。
她躺下来,把被子裹得紧紧的,一杯热水喝下去,开始出汗。
热度依然让她难受的睡不着,她并不是那种柔弱的娇小姐,父母从小就对她要求严格,训练有素。譬如文学方面,小学三年级时,她就开始背诵优质美文,那些优美的词句,给她的写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至今,她仍记得那些美到心坎的句子:
油轮会将大海犁开一道白色的蕾丝…
一把十四骨纸伞撑开了一段旷世奇缘…
紧接着,她进入了自由阅读期,看了很多像《娜娜》《简爱》《茶花女》《红楼梦》等中外经典。
记得母亲让她背诵那些文章的时候,她并不觉得痛苦,她享受文字的美。每次考完试,她会把考试的命题作文重新做一遍,用上她积累的所有技巧和素材,然后把这篇相对完美的文章背下来。这样的写作训练,结果就是作文常常接近满分,并且语文老师总怀疑她的作文不是她自己写的。到了初中,她开始背诵古文,所有课本里的古文,她都能背诵默写。背诵的同时,她也完全掌握了文字的内涵和精要,并在与美好的文字密切接触中,爱上了文字,爱上了写作。
领悟文学创作
睡眼朦胧中,她又想起了《倚天屠龙记》里的一段话:
当年张无忌在崖壁里领悟乾坤大挪移,只有最后一卷晦涩不明,张无忌随即朗眉一振,世事哪有完美完全,如今已是收获颇丰,最后一卷就随他去吧,尽数参悟也是对前人不敬,就此拜了三拜,朗然离去。殊不知,乾坤大挪移最后一卷,本就是没有验证过的,如果真的继续按原卷参悟,只怕会落得走火入魔。
一直以来,她认为文学是将自己脑海里的画面用技巧性的文字富有美感地表达出来。她认为只有小说(包括各类剧本)和诗歌可以被称为文学,而散文,随笔,议论文这些只是一种交流手段。
比如上面那段,如果改成议论文,只怕只有一句“世事不必求完美,吃亏也是福。”顶多再辅以二三事例,加以说明。
她觉得这种说明都是沟通范畴的,都只是习作范畴,不是完整的文学作品。只有滔滔浩荡的《倚天屠龙记》,让读者明白张无忌到底是什么性情的人,这个情节赋予的道义才昭然若揭。
文学与人生
由于小说与诗歌需要灵感,而灵感无法掌控在自己手中,只能被动等待。所以,理性的她没有选择文学作为她的人生事业方向,而是选择了可通过学习和经验相对可控的经济类。
但文学并没有从她的生命中消失。大二的某一天,一阵莫名的空虚感突然从心底冒出来,大学的专业是金融方面,所以大一开始就没怎么阅读,写字了。生活中缺少了文学,灵魂深处也就有了缺憾。于是2013年开始写博客,2014年开始加入简书,从此,再也没有停下来过。因为文学已经成为她的一部分,是不能割舍的爱。之所以她热爱文学,是因为文学创作,不仅完成了对内心的剖析,而且可以将因为教育而淬炼的犀利观点得以用故事而委婉地表达。
天渐渐亮了,她起身穿好薄外套,端起水杯,拉开窗帘,一束柔和的阳光照了进来,照在她瘦瘦长长的身上,她把黑色的长发拨到耳后,喝了一大口水。昨夜出了汗,现在感觉好多了。她是幸运的,接下来的几年,她都自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她觉得人的命运一部分是靠天生的条件,但更需要后天自己的把握与努力。她将选择自己愿意走的那条路努力精彩地走下去。而文学,会是她的密友,陪伴她每一段旅程。
让我们祝福她,聪慧而勤奋的姑娘。愿你行走在神的旨意中~遇见最美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