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等学校毕业季,数量宠大到无比过剩的高校毕业生开始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职场,为城市建设又注入一大股生猛活力。
一边是高高兴兴毕业,一边却是严峻的就职现实。
高校毕业生毕竟不是纯劳动力,每年毕业人数与职场职位严重不对等,造成毕业生找工作难,找到与专业对口并且薪水环境等如已之意的工作就更难。那些学历越高、毕业学校越好、综合素质越强的学生,越能轻松跻身好单位之列,反正,其他学生只能悻悻地抓到啥工作就啥工作,还高兴得手舞足蹈。
然而,一方面,年轻人找工作如此之难,难于上蜀道;另一方面,年轻人中又普遍性流行离职。
像我,一个有二十多年工龄的老职场人,从参加工作之始,很少听过和想过离职,尽管工资不高,工作环境也不怎么样,仍是兢兢业业地勤勉工作着,成长着,自强着。近十年来,慢慢常听人说起离职的故事。
这些离职的故事,有些是道听途说,有些是亲眼所见。这些离职的人,有些是素不相识,有些是自己身边人,还有自己的后辈。
离职的故事听多了,我也悟出了他们离职的几个原因。
浅一点的原因,也许是为了离职而离职。大家都从这个公司到那个公司,像走路吃饭一样平常。于是,某一天某一事,一言不合我也就离职了。这个导致离职的事或许很小,小到不足挂齿,就如吃饭,不小心吃噎着了,然后,就决定再也不吃饭了,改吃面条或馒头。这种离职叫任性,叫炒老板鱿鱼,离了职还挺高兴。当获得第二次就职机会,再有离职想法就谨慎多了,毕竟,离职不是儿戏,找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深一点的原因是,就职后发现就职的环境、薪水等与自己的期望值不对等,有一定偏差。自己明明希望留在一线城市,交通发达、生活便利、报酬丰厚、工作轻松,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于是,就动了离职心事,一边在原公司工作,一边暗中另寻他处。也是,带着别扭的情绪,不能倾入百分百的热爱与热情,工作成效定会打点折扣,于己于单位都不利。
更深一点的原因,是自己在单位无法施展抱负。你本来是个有能力的人才,也有年轻人大干一番的愿望,可是长期不受主管领导赏识与提拔,甚至还遭排挤,无法出头。在此可忍孰不可忍情况下,不想再委屈辜负了自己,浪费表情与韶华,毅然决定离职。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挥手,告别天边的云彩。此地不留爷了,自有留爷处。
以上几种离职,我比较赞同第三种。
第三种的离职,理由高大上,职离了义还在。十年寒窗梦,只等成才展。不辜负自己,不辜负亲人,不辜负人生,不辜负国家。君子坦荡荡,岂肯摧眉折腰事苟且?赞同。
第一种离职与第二种离职,都会产生一些或多些后遗症。
我职随我心,我心不痛快,于是痛快离职。孰不知,所有的职场,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不是有关生死的事,真的,其他事,都不叫个事。
你在这单位与人一言不合就离,难保新单位就没有一言不合。必须学会接受与调解,不然离来离去,离出的却是,你个人人品大有问题。周围的人会认为你个人的心胸有问题,个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有问题。你不能最后离到只能呆在家里吧!
你挑剔单位的待遇不尽己意,难保新单位就能完全满足你的要求。待遇有个由差到好的过程,越努力越幸运。有句鸡汤叫:生活正在奖励努力的人。依我之愚见,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待遇的好坏很重要,却非第一要义。第一要义是感谢单位给了自己一个平台,积极实现由学生党到上班族的角色转换,此平台具有里程碑意义。你在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中,积累了工作经验,实践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你在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中,不是眼界狭窄地向钱看齐,而是与公司齐心,和公司一起成长,为公司的生存、发展、状大贡献了自己的心血,单位的领导与员工都看在眼里,你也看在眼里,这个意义岂不很大很大吗?离职,急什么?为什么不原地不动,集中精力,给自己证明能力的机会?
而你却因"待遇不高"一时妄念离职了,作为职场新人或职场小白或职场老手离职,要找更高待遇的单位,无论旧单位或新单位,你留给大家的人品是:这是个向钱看的年轻人。这个评价犹如说一个人去判断另一个人,唯一的标准竟然是:以财取人或以貌取人。荒唐无理。这种离职,差评啊。
我家族三位大学生,都已毕业就职,都离职过。其中有一个,离职经历还很辉煌。她最初供职于据说是除微软外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一一一甲骨文公司,刚出大学门的伢待遇丰厚,可一年后,她就离职去了马化腾的深圳腾讯总公司,前段时间,还想着去蚂蚁金服,虽然只是止于口头之说。也许是高学历能任性吧,于我,除了佩服,其实还有不解。一山还有一山高,山山更有山山景。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离职有后遗症,离职窥人品,好自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