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作为殿试的主考官, 他能随便确定状元和其他进士的名次吗?
由于皇帝是殿试的主考官, 而且皇帝是所有考试中, 最有权威的主考官, 很多人因此认为皇帝可以随便确定考生的名次, 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自己喜好确定进士排名, 这种故事在明清笔记资料中并不少见。
据《罪惟录》 记载, 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 , 秦鸣雷, 瞿果成, 吴情等300 名贡士顺利通过殿试, 成为新科进士。 在确定最后排名时, 殿试的有关官员拟将吴情确定为第一名, 上报给皇帝。 嘉靖皇帝看到这份名单, 头一个名字叫“吴情” , 而这在北方方言中“吴情” 与“无情” 的发音完全相同。 皇帝皱了一下眉头, 慢条斯理地说: “如果朕将吴情确定为第一名, 那岂不是让天下人说朕也是吴情第一吗? ! 还是不行。 ” 皇帝又看到第提供的名单上还有一个名字, 叫秦鸣雷。 看到这个名字, 皇帝好像有所领悟, 他想到昨天晚上做梦, 梦见巨雷轰响。于是, 他将秦鸣雷定为状元。 吴情就因为名字而失去了状元。
其实, 早在永乐年间就有新科进士因姓名而失去了状元的故事。 永乐二十二年(1424 年) , 殿试之后, 皇帝原本准备录取孙曰恭为状元, 但仔细一看, 总觉得这个名字不爽,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古代是竖行书写, 这样“孙曰恭” 后面的“曰恭” 两个字叠起来, 就很像“暴” 字。 皇帝觉得如果将孙曰恭录取为状元的话, 好像是宣传暴力。 在殿试官员提供的名单中, 恰好有一个邢宽的名字, 在他看来“邢宽” 正好寓意“刑宽” 。 于是, 明成祖毫不犹豫地将邢宽定为状元。为什么永乐皇帝对“暴” 字那么敏感呢? 这可能与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有关。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 被封为燕王, 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 两次率师北征。 朱元璋晚年, 太子朱标、 秦王朱樉、 晋王朱棡先后死去, 这样燕王朱棣无论在在军事实力上, 还是在家族的尊序上成为地位最高的王。 朱元璋死后,继位的是朱标的长子、 建文皇帝朱允炆, 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 下令削藩, 意图是瓦解各王的实力。 各王对此十分不满, 身为皇叔的朱棣趁机发动战争。 最终攻入南京, 夺取了皇位。 这样一位以暴力方式从自己的侄儿那里夺取皇位的皇帝,自然会对“暴” 字比较忌讳, 转而喜欢“刑宽” 也是容易理解的。
清代殿试同样出现过由于名字的好坏而影响状元确定的传闻。 乾隆五十四年(1789 年) 殿试, 读卷官呈上前十名的考卷, 请乾隆皇帝定最后的名次。 在读卷官那里, 胡长龄被排在第十名。 皇帝将这十分考卷从头至尾都浏览了一遍, 发现最后一份考卷的名字叫胡长龄。 他觉得特别有意思,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时候,乾隆已经八十岁了, 很希望自己能长命百岁。 而他知道, 在中原地区, 满族被看作胡人, 他觉得胡长龄这个名字真吉利, 预示着自己能长寿。 于是, 他笑着说: “胡人都长寿的嘛! ” 就将胡长龄定名为状元, 大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