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真正的力量不再掌控他人,而在驾驭自身感受,通过爱与觉知与宇宙共舞

《力量》第二章“感觉的力量”揭示了情感作为生命核心驱动力的本质。书中将感觉比喻为思想和言语的“燃料”,强调其塑造现实的关键作用: 

1. 感觉是思想的能量源泉:如同火箭需要燃料升空,思想和言语若缺乏情感的注入,便无法产生实际影响。例如,对同事的正面感受(如“与很棒的人共事”)会促进关系和谐,而负面感受(如“受不了老板”)则可能恶化关系。 

2. 情感的双向反馈机制:所有美好感受源于爱,负面感受则源自爱的匮乏。当下的感觉直接决定生命的状态,正向情感吸引美好事物,负面情感则引发恶性循环。 

3. “感觉即创造”的实践哲学:通过有意识地选择美好感受(如感恩、喜悦),人可以主动调整自身能量场,从而改变现实境遇。例如,通过列举喜爱的事物强化积极情绪,直至进入“高频状态”。 


这一章的核心启示在于:生命是内在感受的外在显化,真正的力量源于对情感的觉察与掌控,而非对外部世界的控制。


① 书中讲到的力量与日常认知的力量有何区别? 

书中定义的“力量”与传统认知中的“力量”存在本质差异: 

日常认知的力量:通常指物理力量或控制力,如肌肉力量、执行力或征服外界的权威,其获取方式依赖外部目标和方法(如知识积累或计划实施)。 

书中的力量:强调内在能量,即通过情感调频与宇宙法则(如吸引力法则)共振的能力。这种力量是“无为而治”的,需通过内修智慧、接纳当下和释放爱来感召美好事物,而非强行控制。 

简言之,日常力量是“向外征服”,书中力量是“向内感召”。

② 普通人可以通过哪些事情获取力量? 

普通人可通过以下方式积累内在力量: 

1. 觉察并转化感受:通过观察情绪(如愤怒、焦虑)而不被其控制,接纳负面感受并转向积极视角。 

2. 感恩练习:每日列出喜爱的事物,强化美好感觉以提升能量频率。 

3. 活在当下:通过冥想、呼吸练习或专注眼前任务,切断对过去或未来的焦虑,进入“临在状态”。 

4. 调整认知模式:用“我选择快乐”替代“我必须成功”,将人生视为主动创造而非被动接受。 

③ 在生活中如何通过吸引力法则获得正面的力量? 

吸引力法则的核心是“同频共振”,具体实践方法包括: 

1. 明确意图并聚焦美好:将注意力集中于想要的事物(如健康、财富),而非恐惧或匮乏。例如,想象已拥有理想生活的细节以强化正面感受。 

2. 用情感锚定目标:单纯思考目标可能无效,需注入强烈情感(如对健康的珍视、对成功的渴望)以激活吸引力法则。 

3. 先给予后接收:通过付出爱(如赞美他人、传递善意)启动能量循环。例如,想要快乐需先传递快乐。 

4. 清理能量阻碍:识别并释放限制性信念(如“我不配”),通过正念或书写疗愈负面记忆。 

总结 

《力量》第二章以情感为纽带,将个人内在世界与外在现实紧密相连。真正的力量不在掌控他人,而在驾驭自身感受,通过爱与觉知与宇宙共舞。正如书中所言:“你感受到的,正是你即将创造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