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身边有人说:等我以后有钱了,就买个豪宅、买辆名车、再去环球旅行。到那时可以想买啥就买啥,想干吗就干嘛,想想就感觉幸福啊。
梦想很理想,现实很骨感。结论就是现在还不行,要等以后。这样的人,在世界上占大多数。
那么以后,就真的能等来你所期待的幸福吗?
案例1:小伙子土土,在他22岁那年,不幸遭遇车祸,他的右手被残酷地夺走了,成了一名残疾人士。
当时,他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整天灰心丧气,大发脾气,把他所有的不满和抱怨都发泄到了父母身上,弄得家人也是苦不堪言。
但二年以后,再见到他时,出现在大家面前的,依然是那个性格开朗、充满自信和活力、笑容满面的小伙子。
他学会了用左手替代右手,会写字、画画、操作电脑,吃饭刷牙等,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没什么大影响,恢复到了之前的良好状态。
案例2:另外一个小伙子小苍,整日不好好工作,游手好闲,就等着有一天能中彩票成为有钱人。
还真别说,好运真的降临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中了彩票,获得了一笔不菲的奖金。
这下把他开心坏了,觉得幸福来临了。他开始不停地挥霍,整日和一群不着调的玩伴,吃喝玩乐,怎么开心怎么花,想花多少就花多少,完全无计划无策略。
不幸的是,半年下来,手上的那些钱已经所剩无几,他又回到了之前游离的状态。
如此看来,幸福跟我们的状态有关吗?没有。
上述案例中小伙子土土虽然是个残疾人,但他还是以前那个自信快乐的他。而小伙子小苍就算中了彩票,但经过挥霍还是回到了他当初的模样。
很多人有钱、身体好、有地位、有爱人,也未必就会幸福。
比如我们众所周知,已经逝去多年的明星张国荣,他选择了在4月1日愚人节自杀,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跟我们开了一个国际玩笑。
试问他缺钱吗?比起我们这些普通人,肯定不缺。他没地位吗?有那么多粉丝喜欢他,是当红明显。他身体不好吗?没听说有什么大毛病。那么,他为啥要选择自杀呢?
因为他们缺乏了一种能力,一种叫做幸福的能力。
何为幸福?幸福就是一种感知力,一种对快乐的感知力。
那些当下忍辱负重,总想等以后如何如何就好了,想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幸福的状态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人永远都不可能体会到快乐和幸福,当下也永远会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今天是母亲节,想着要怎样来表达对母亲的情感呢?自己也是一个妈妈,面对当下的孩子,又该让他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父母那代很少会用语言来表达对孩子的情意或爱意,更多的则是默默地为我们做着什么。
在这样的传统家庭,自己也深受影响,不善于表达爱意。所幸的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已经改变了很多,尽量让他能感受到父母的那份爱,那份幸福,并学会表达。
这个节日,母亲并不记得。当我们给她带回她喜欢吃的蛋糕和礼物时,她说,她从来都不记得过这些节,每天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着,没这么讲究。
虽然母亲随口这么说着,但依然能感觉到她还是很开心的,这份心意也会让她感受到当下的一种幸福和温暖。
能体会到此时此刻的快乐,哪怕只是一口蛋糕、一朵花、一句暖心的话,此刻最重要。
想要不丧失幸福的能力,就得改变思维模式。
比如溺水型思维模式,就是憋着一口气,期待未来。郊游型思维模式,则是在路途中随时能感受到快乐,有一种幸福的能力。
活在当下,享受当下。当下才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那一刻。
如果你也渴望拥有幸福,那么你想成为溺水型思维方式的人,还是郊游型思维方式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