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国学经典教育】
一晃眼,这都是百人青椒奔赴之旅的第四天了!今天真好,终于没下雨了,可以大步往前走咯!
今天上午八点半准时在京师大厦三楼第六会议室进行了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徐勇教授的专题讲座——《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我的第一个发现是徐教授课件上的名字变了,还以为后勤工作人员弄错名字了?但是相信他们是不会犯这种小问题吧!后来听徐教授自行讲来,原来是因为自身深爱孔子、老子等国学大师们,但又自谦担当不来“子”的称谓,所以为自己取的笔名,徐梓。
正如我们青椒学员常说的如今已进入互联网教育,未来已来,你来不来?
教育的理想离不开现实,但更要在现实中挖掘希望,他显然不应该被动地服务于现实,而是要引领现实,提升现实的品质和层次。
徐教授还提到硕士导师张舜徽先生,张先生曾告诫他们,希望他们有一种穿透力,能够透过现实中的迷雾,看到理想和未来。适应现实,只能是平庸。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而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
最原始,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仅局限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曾经我也以为我是素质教育的受益人,从以往的主科教学,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老师,都“被生病”了。到后来的课外兴趣小组,下象棋玩弹珠,跳儿童舞,用钢琴唱歌,不再仅仅片面重视考试成绩了,我以为这就是素质教育。
但是今天,我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更新了。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素质教育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素质是“有”和“无”的统一,素质和白板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相反是预示着一切可能,蕴含着潜在的无限可能。素质教育就是合理调整和安排素质结构,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素质结构的活动和过程。
现在大都提倡鼓励性、奖励性教育。但是徐教授的观点是我非常认可的,他说,对孩子的肯定、鼓励不过是一个堤坝,对孩子的约束和引导,才是另一个层次,也是不可少的,但是两者并不对立。
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把自己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中国人,变成一个自觉的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参观北师大】
到北师大已经第四天啦,但是都不曾好好逛逛校园呢!感谢北师大的老师们给了感受北师大校园风光的机会,下午一点,我们在北师大主楼集合,跟随我们十八岁未满的大一小导游一起参观校园,因为女教师居多,游览似乎变成了拍照会。
我们整装待发了!
师范性标志“木铎”,牡丹园,特色教学楼,邱季端体育馆,孔子像、北师大第一任校长陈垣像、启功先生像、鲁迅先生像等各种名人像,京师学堂,情人坡,数千年的珍稀木化石等尽收眼底!最后小导游还应老师们的请求,带我们去了北师大的正门口合影留念了。因为在图片里,我们看到的正校门是最美的!1点到三点,整整走了两个小时,大家虽然很疲惫,但都拍照拍得不亦乐乎。
百人青椒学员在青椒计划启动仪式处——北师大曾宪梓教学楼前合影留念。
在北师大邱季端体育馆前拍照留念。
北京师范大学校史馆大厅里的全校风貌模型立体图。
我们还在北师大人员的引领下,分组进入北师大校史馆,看北师大渊源的发展史,感受历史人文和历史事件,一出电梯就能看见北师大的全景模型,真是堪比售房部的场景啊!最后我们还看见启光先生的坐在椅子上书写的蜡像,我们诧异于如此惟妙惟肖!都以为是一位真人模特呢!展厅还有启光先生的亲笔书法展,以前的一些文学用具,感受历史气息。
参观北师大校园,感受历史文学气息,虽疲惫但也是身体和心灵的一次洗礼!最后感谢今天北师大的后勤工作人员的倾情付出,我们才得以顺利的进行本次游览。
【暖心小事件】
参观校园途中,有几个老师过敏了,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的甘老师知道了,马上叮当快药到京师大厦,风油精和晕车贴等日常备用药品!一句“一切为了老师们”真的是瞬间感动了多少老师们的心。为辛勤付出的幕后老师们点赞,这个大家庭,真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