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问我,作为新嫁娘应该不给家公家婆做饭?
原来今天晚上小米被同学拉出去当了一个晚上的垃圾桶,整个晚上都在吐槽自己在婆家吃不饱。这都什么年头了,还有吃不饱的?
小米的同学小芳是元旦结的婚,婚礼结束三天后就离开家去广东工作了。春节自然回婆家过年,也就由此引发了吃不饱的闹剧。
过年嘛都没什么事情做,一家人就聚在一起看电视。到午餐时候个个都不想动手,小芳是认为自己刚进门没多久不能表现的太积极,否则以后所有的家务活都是要自己做了。小芳就抱着这种侥幸的心理,跟着老公、公公婆婆以及小姑一起继续看电视。
可能肚子太饿,小芳的公公就去厨房炒了一小碟的鱼仔。脑补一下,五个大人就围着这么一小碟鱼仔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小米一边笑个不停一边说,这家人太搞笑了。
其实我觉得一点都不好笑,反而觉得小芳不懂事。很明显,她的公公生气了。
小芳觉得自己是新嫁娘肯定不用动手做,反而认为婆家人个个都那么懒。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好在新嫁娘的娘家就在附近,所以此后小芳顿顿都回娘家吃饭。
听完小芳的话小米满是同情,还在向我感叹为什么嫁了人会这个样子?可是在我看来,小芳是没有看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这种表现在大部分传统的公公婆婆眼里,就是不懂事。若是身处农村,说不定懒媳妇这个名号已经传遍了村里。
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新嫁娘应不应该做饭?
根据小芳公公的反应,我觉得她应该理所当然去做饭。因为这是作为一个儿媳妇应该有的样子呀,难道你真的认为家里没菜了小芳的公公才炒那么一小碟鱼仔?
小米问我,为什么结了婚之后就不能像在家里一样?不一样都是自己的家吗?
错了!结婚之后,你原来的家叫娘家;你老公的家叫婆家;只有你跟你老公的家才叫做自己的家。
嫁人了跟没嫁人肯定不一样,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
没嫁人的时候,你吃喝拉撒无规律至多也就是被父母唠叨几句。可是一旦嫁作他人妇,你需要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还要接受一些陌生的人莫名其妙成为你的家人,更要命的是你还要接受这些陌生人的指责。
在家的时候,你爸妈也许会把你当做祖宗供着;可是作为别人的儿媳妇,你得要学会洗手做羹汤。十指不沾阳春水,那是不存在的。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这不仅是古代新嫁娘要做的,也是当下许多婆家长辈希望自己的儿媳妇能做到的。
姑且丢开新嫁娘这个称呼,看到自己家公的反应作为儿媳妇给老人做一顿饭自然是应该的。只是小芳依然觉得自己刚进门不能太过积极表现,更没有认清楚自己所处在的位置,还端着未出嫁时小女生的那种姿态。
并不是说,作为他人妇洗衣做饭买菜就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是在一个新的家庭里,你必须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分担一些家务活。作为家里的一份子,你是后来者主动去多做一些活,并不是为了讨好他人,而是让别人看到你的态度。
这就是为什么说女儿好做别人的媳妇难做,说的不就是这样的道理吗?
古人尚有三日入厨下,你何不去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