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创业就是要细分垄断」之前其实刚读完李开复的「人工智能」,当然,两者没什么联系。要说唯一联系就是作者都是李开复,让人好奇从他的视角去看待这些问题是什么样的。
原本不想连续读同一个作者的书的。只是最近在工作中有着的一些困惑,直到撞见了书名「创业就是要细分垄断」使得我试图想去找出一些答案,或者说对于我的一些思考试图去找寻一些论据来佐证。同时,此书的另外两位作者是汪华和傅盛。
我们该不该深耕细作
每一家初创企业的诞生,一定是找到了一个市场切入点才去做的。有时候,我们称之为「初心」。但是,这个「初心」往往容易在执行过程中被遗忘在角落,于是,我们会走很多弯路,去做各种尝试,然而殊不知,都在「初心」的外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甚至离「初心」却越来越远。
在一个切入点还没有深耕细作,还没有做扎实前,还没形成巨大的壁垒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就去尝试另一个领域了。就好比小时候做题,也许只是偶尔卡壳,我们就去做下一道题了。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做。有再好的资源,再好的人脉,与「初心」无关,就不该投入精力。
在互联网领域,垄断才是核心,而不是竞争。创业公司要找到一个细分市场,然后垄断它,再逐渐地扩大。垄断者要在四个方面具有优势,否则垄断是支持不下去的。这四个优势分别是:技术、网络效应、品牌和规模经济。
本质上来说创业就是奔着垄断去的。当我们选择和进入一个市场后,虽然垄断从一开始离我们很远,但是在创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自己将来有没有可能在这个市场里形成垄断;如果要形成垄断的话,可能形成一种什么形态的垄断。如果不考虑这一点的话,不管创业者在早期做了多少努力,最后都白费了。因为要么长不起来,要么守不住。
快速达到「第一」,才会有接二连三的「第一」
我很同意傅盛的「火车头理论」,如同书里提到的当年的「金山」永远的第二的梗,什么领域都有涉及,都做得还不错,可就是都「第二」,被用户吐槽多年。而当一个初创公司,更是没有「金山」的体量去同时做多件事的时候,我们为何不多「聚焦」在一件事,把一件事先干好呢。
创业一定要追求做垂直市场的第一,这个第一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大家想象的。
你有了一个第一,就可以创造更多个第一。我(傅盛)把这称为「火车头理论」,全力打造好火车头,当火车头足够快,你可以挂很多跑得一样快的车厢。如果没有这个火车头,车厢再豪华也是没用的。
路上的我们,是否停下思考过
我们一直在奔跑,却很少有时间停下脚步好好思考。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需要避免自 High,我们容易享受着「做了什么」带来的满足感,却容易忽视了「产出了什么」和「预判」。
创业里最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对现状和未来的独立思考,而且是非常深切的思考。战略,独立思考,定期复盘,在更高的格局认识本质。
创业者要把战略方向和执行力摆在同一个维度上思考。在创业过程中,花时间去思考整个方向和商业模式的重要度,远远大于执行。
定战略第一步是寻找方向,也叫预测,第二步是找到关键的破局点,第三步就是all in,把资源围绕着它展开。
最终达成垄断
在不断前进与反复复盘中,我们好不容易获得了成功,以为得到了垄断。书里也给了我们对于是否真的垄断的判断方法。
市场份额大有时候并不能真正确定你的垄断地位。判断你是不是真的垄断了,还有一个要素,就是你是不是可以为所欲为,是不是能狠狠地收钱。如果你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你不敢为所欲为,不敢收钱,因为你一为所欲为、一收钱,你的份额就没了,或者你害怕你的份额没了,这不叫垄断,这只是看起来大的市场份额而已。
不忘初心的「使命感」
书的最后还探讨了公司文化与使命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谈到 Airbnb 的使命就是让人能够以天下为家,它的文化就是「Be a host」友善,好客。无论走到哪里,都希望给你归属感。
这个文化和使命一定要能够解决真的问题,能够激励员工,而不是一句套话、废话。
Airbnb 的公司文化是什么呢?它要求每一个员工、每一个高管、每一个房东都要尽好应尽的职责。我们去参观其他公司的时候,如有有导游,也只有一位。但是我们到了 Airbnb,他们提供了四位导游,而且这四位都是公司的员工,放下了工作的重担,带领我们参观 Airbnb。为什么有四位导游呢?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只有一位导游,后面的30多人听不清楚。
总之,这是一本创业路上的好书,值得反复研读,在每一个阶段一定有着每一个阶段的收获,如同我们对于很多事物的「复盘」,当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