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某友人聊天,她形容我的行为和表述、以及对自己观点的解读间都存在明显的矛盾和冲突,自己的行为表现浮夸且引人注目,却声称自己希望成为一个平凡的人,这就是明显的冲突,不仅仅如此,而且从思想和行为给人混乱不清的感觉,像是盲目地生活着,没有目标和方向。
我想了想,我确实没有目标和方向,但仍认为并非她所说的,我虽然是做了与众不同、甚至出人意料的事,但的确我认为这是通往平凡人生的必要条件和途径。难道说平凡的人就不能成为社团的中心、目光的焦点,以及存在于风口浪尖上?并不,一味的远离人群和逃离社会,甚至只做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群众,这些都不是我所认为的平凡。
她给我举了个关于寻找自我适合的生活方式的例子:一个160公斤的胖子整天窝在家里,认为宅家、上网、有食可吃,远离运动的劳累就是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但之后他选择了减肥健身,成为了六块腹肌、澎湃胸肌、健硕的二三头肌、样子清秀的男子,而且还受到让我嫉妒的受异性欢迎。他这时又会想,这才是我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应该的样子。
友人告诉我:只有在对比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以前的人生是过得如此的无趣和没意义,才能发现和明白到怎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自己适合的、热爱的。
我对她说的话还是表示认同的,但是故事还没结束,请先再往下看:后来他接触到一宗教,他明白到一切的价值都是编造的、声光都是带欺骗的,本引以自豪的清秀脸庞成为了引起他人贪念的罪恶感,他接着跟随其他门徒隐藏起自己、流浪、脱离虚渺的现代社会,他领悟到之前得到、得不到的都是假的,只有心灵的富足和自满才是真实的,他遗憾他没有更早明白这个道理...
编造的还不错吧?或许结局并不是这样,也可能是他又变回了个大胖子,坚定认为能躺着吃、打电动、网络上消磨一个晚上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没有比躺着更好的了。不管故事怎么发生,它不妨碍证明一个事实:人总是在不停的借用否定来肯定自己。
当我们不处在当事人的环境,置身在旁观者的视角,我们总能做出“客观”的判断,正所谓旁观者“轻”啊,我们站在自以为客观的主观角度对别人进行品头论足,而且还不需要为自己的所思所言负一丝的责任(甚至还没有内心的谴责)。我深刻理解人的关注力并不能顾及全方位,所以我们才会经常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感兴趣、有利益关系(感同身受)的焦点上,关注让我们感到愉悦、认同的事及厌恶、反感的事情上,不停的利用别人的事例欺骗和麻醉自己,来说服自己相信自己认定是事实的事实。
这也是我认识到人生(或人类存在)最可悲的地方:只能通过对比、衡量来肯定自己、评价自己、确定自己的这个世界的存在。
此时让我想起了一本书《[不说,就真来不及了》,书中记录的是28位垂死之人对自己过往人生的回顾,记得2010年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感到激动。但现在看来,书中记载的遗言无不是“后悔做了什么决定”、“如果能重来我会怎么怎么”等等,感觉的是怎么出一本不靠谱的书来记载了一班不负责任的人,集体来否定了自己人生的抉择及所作所为,这种书真的适合给正开始思考人生意义的年轻人看吗?或许有:“无论你的人生最终穷困潦倒、十恶不赦你也应该对它抱持肯定,因为它们都是你彼时真心诚意的选择决定的结果,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负责,而不是结果,更不应该为未发生的未来否定和推倒当下的自己。”
你我的人生还得继续,故事未走到结局就仍然有千变万化的可能性,或许一个转折点让原本万民爱戴的信念成为了一切阴谋诡计的中心、你所向往的阳光转眼便变成了涂炭生灵的祸首。正如一则故事背后仍有许多影响其走向的故事,一个人的人生也是被错综复杂的客观人生推动、支撑起来。但这些都无法完全呈现给世人,世人也无法(没精力)知晓全部,在这样掌握片段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轻易的对某人某物做出了判断。
我们是如何给一个人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判断?很简单,就是用“积极”和“消极”这两个形容词。正如我上面所说“人们只关注自己所关注的焦点”,忽略了其他“感觉无关紧要”的因素,在这种半闭着眼睛、张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这样真的能看清事实真相吗?在这样“片面”的情况下作出评价,对自己对他人有益吗?我很是表示怀疑。
或许,被人所忽略的事情并不是影响评价、判断的关键和因素,少了它最终结果也无相差多大,甚至仍是“准确”的。我经常反问自己,这样这的有意义吗?难道人生的判定只剩下正与否、是与非、褒与贬?
难道因为标准变得单一了,我们就能做出最优选择?真是大错特错!我甚至认为人生是根本不需要标准的。正是因为千变万化、无法一统、相互矛盾才成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可我们总是轻易的否定了自己、排斥这着差别,用“深思熟虑”的信念来给自己未来人生下了套,同时也坑了别人。
当我领悟到“人心易变”这个道理后,判断与结论已与我无关,因为我们的判断有限(时间、空间、事情的延续、影响涉及到的各种客观存在),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若将事件重新翻来出来审视和判断,必定又会有一番全新的解读,因此当下的判定必然只只用于当下的环境形势。我们更应该抱持这包容的态度和开放的思维,让思想不停进化。
只有正视自己的信念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对自己的所行所言承担一切后果,而不带有一丝悔恨,这种坚定也正是肯定自己的力量源泉。同时这也是我对担当、责任心、以及荣誉感的理解和态度。
2016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