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来客剩了不少菜,我妈打电话给我,让我晚上去解决剩菜,吃饭的时候,我说:“明天取一千块钱给你。”她说:“别取,我还有钱用,我让你取的时候再取。”我有点奇怪。年后她给我一千块钱,说是我女儿要换手机,她答应给她钱的,但钱还没暖热,她独自生活的第二天有客人,来了三个孩子,她又把钱要回去了。前两天又有孩子来,她请了几次客,又置办窗帘大镜子什么的,我算着应该没钱了,她居然说还有钱。
我问她是不是把那老头的钱退了,她说老头死活不收,还是想让她去,哪怕半天也行。她又动了心,不听我劝阻并让我给她保密,不许让我弟知道。我无语了。
过了一晚上又给我打电话,说我大表姐两口子来,让我中午去吃饭。
除了大表姐两口,还有一个我妈的朋友,大概就是前几年楼上楼下他邻居。我妈把卧室通向阳台的破旧纱门给拆了,换了一个大窗帘,把我儿子的小床给收起来了,买了一个大大的穿衣镜,放在那个位置,把衣架和我的音箱都放到阳台上去了,卧室收拾得利利落落。
我妈跟我说:“我夜里睡得香哩很哪。”她把那个“香”字拉得很长。然后又告诉我此前一天的事,说我弟给她打电话:“夜里没睡好吧?是不是又想要去打工?”她很奇怪我弟是怎么说得这么准的,好像是我弟跟那个算命先生联系了,似乎是算出来的。算命先生说:“保准夜里能睡好。”她很佩服算得准,惊喜地说:“真的睡得香得很。”
晚上下班回家,我老婆说那个算命先生那里她知道,她去过,敛财甚巨,算命二百还愿五百到上千不等。我问:“你怎么知道就是那个人呢?”她说贫困户家的那个老太太之前极力推荐的就是那个人,她加过那人的微信,看到我弟给人家点赞了。
那个老太太的儿子小名叫骡子,曾经开车带她们去过。老太太非常虔诚,也深信不疑。算命先生的话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三话能句错两句,但人们通常自动忽略错误的话,而对其中说对的大喜过望,认为算得准。算命先生说:“来的路上走错路了吧?”骡子很奇怪:“没有走错路啊。”又说:“你路上说过什么什么话吧?”骡子摇头:“我说过这话吗?我不记得我说过。”我老婆告诉我,其实一路上聊天,并没有说那些话。
三句错两句,为什么还能让人相信呢?我从那几句话中听出了玄机。
第一,算命先生长期浸淫其中,对人的心理把握得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已经成精了,
第二,根据人的长相穿着言行举止猜测,说些无关紧要的共性,比如胖点的穿着整齐得体的,他会说一辈子顺风顺水,没什么大挫折。如果发现脸色有异,就改口用“但是,曾经有过一两个坎”之类的话,诱导人家说出来。谁的生活天天不是坎?谁又没经历过过坎?
再比如说:“你的腰不好,经常疼,你的睡眠也不好。”来者一听:“算的真准啊。”其实这话可以对去算命的所有人上点年纪的人说。然后再说一点没掌握不知道的:“你的肝不太好,要注意避避邪,四月份别到树下坐。”
如果回来一查,肝果然有点问题,更相信算命大仙了。其实十有八九的人肝都会有问题的。
所谓四月份不能到树下坐,全是胡诌,只是转移注意力,只是心理暗示。能谨记这一点的人,基本上都是生活中谨小慎微的人,大概率能避开一些意外,自然会归功于仙。如果四月份忘了嘱咐,到树下坐过,一旦出点差错,就会自责没有听仙的话;如果不出差错,这么心宽体胖的人也不会计较。有杠精看官老爷会说,你怎么知道人家不会计较?那是因为无法计较。算命的只是嘱咐不要做那件事,不会说如果做了那件事会带来怎么样明确的后果。正如那个社区书记所说:“对付你我有一百种方法。”去找仙算命的,绝大多数是极虔诚的,心甘情愿被牵着鼻子走,任人摆布,哪还有自我判断和选择的能力。算命的多是充任了民间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算得准不准是次要的,能解决心理问题就能得到认可。
三,算命的不会说:“下面我开始算命了哈。”因为一旦这么说,别人立刻关注算得准不准。他们通常问话方式,如果问对了,信徒会对号入座,认为算得准;如果问得不对,给人的感觉是在询问生活中有没有做过什么,不认为是在算命。比如问骡子:“来的时候候走错路了吧?”那么远的路,即使开导航,走错路也是很常见的。为了更保险,他可能先问:“你是从哪来的?是第一次来的吧?”以增加走错路的概率。如果路上真的走错了路,会觉得哎呀,算的真准。
如果遇到杠精说,你算的并不准,我没有走错路。算命的把话一圆就过去了:“我说的是你之前找别人算命是走错了路。”或者说:“你本来应该走错路的,但是由于你修来的福分,大仙保佑你找到了正确的路。”大老远来算命的,有谁没有在本地路边摊算过?
吃过饭,聊到大表姐带来的两个塑料瓶子里装着的灰色药片上,就是她天天在朋友圈卖的三七,原来是粉,后来压成骗卖,更容易掌握用量。她两口一唱一和,把三七吹成百病包治,无病强身,老少皆宜的神药。经典案例加现身说法,顺便把用法用量夹七夹八全讲解了,重点是一斤一盒三百多,可以吃三个月,每个月也就一百多块钱,是每个急需治病保命的老头老太太们都能拿出来的,毕竟养老保险也有一百块。很快那个老太太就招架不住了,一定要买,我妈表示可以先匀给她一盒。我一直在屋里收拾东西不到客厅去,不接一句话,我心想,要医院干嘛的?
到了晚上我老婆表达了她的不满,说大表姐两口子在做宣传的时候,我妈把我老婆血糖高的事情透露给了他两口,让她很不高兴,她不想让人知道。其实我妈是出于好心,但是我妈不知道其中的套路,被人骗了,还帮着人骗人。
他两口当即表示没问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能治好。
我相信这东西不错,但肯定不能包治百病,也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农村电视广告上被包装成专家的人吹得神乎其神的药,是怎样欺骗老百姓的,我又不是没见过。
那些黑心的骗子公司跟药厂联系,生产并垄断某一种药,以十几块钱一大盒的价格一下子购进几十万箱,找个仓库保存起来,然后花钱找所谓的专家和农村老头老太太做广告,并把这些广告植入在那些谁也没见正式发行过的戏曲中间,每半小时戏曲节目中间就有10~20分钟的广告。那些戏曲都是什么婆媳矛盾啦,老公公扒灰啦,小叔子和嫂子之间不干不净啦,青年男女在庄稼地里面动手动脚啦。你要说他涉黄吧,找不到一个污秽的镜头;你要说他不是黄吧,尽是勾勾搭搭,磨磨蹭蹭的小动作和言语挑逗。
把这些东西找个县乡镇的小转播电视台,每个月花2万块,一天24小时轮番轰炸,再从县乡镇找些分销点,公司派人去分销。那些经不住广告轰炸的老头老太太们,199~399买一盒,每盒吃一个月到三个月,大概也就合一个月100多块,吃完一个月,再忽悠继续买。那些人能把死人都说活过来。就这样把年轻人寄回家里的钱和老太太手里的养老钱给骗走了。年轻人谁要是阻拦老人去买药,那就是不孝顺,再说了,每月花个三几百给老人买药是能负担得起的。
人一老了就可怜了,一门心思想着的都是如何治病多活几年,就这样像猎物一样被这是骗子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