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被高考刷屏的日子,看到各种“金榜题名”的祝福,我突然想起了柳永的“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柳永屡试不第,大失所望,一气之下写了这阙《鹤冲天》,宋仁宗看后大怒,说那就让他永远去填词好了。柳永于是打出了“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名号,缠绵于花街柳巷,因此我们才有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样的句子。
也许我们要感谢宋仁宗的“下旨填词”,这样宋朝才少了一个庸碌的小官,多了一个不朽的词人。虽然在宋史中,我们甚至都找不到柳永的身影,但是靠着一千多年来的口口相传和文字流传,柳永在中国文学史中给自己挣得了一个重要的席位。
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广播的年代,只靠着歌伎传唱,是怎么做到“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脑海中想象这样的场景,总让人忍不住悠然神往。
说回高考。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不会被科举埋没的,高考只是人生中一次磨练,不是前半生拼搏的全部意义。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使命,你是谁,你来这个世界上要做什么。不过,如果我是柳永的母亲,我还是宁可自己的孩子走一条科举成功后加官进爵的成功之路,毕竟那样的路途虽平凡,却平坦。柳永身死时无家无室,全靠歌伎朋友帮忙集资下葬,在世俗的眼光里,算不得是成功的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