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一听到“景德”一词,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景德镇”,毕竟那里的陶器可谓举世闻名。
要研究史学,可以联想到北宋时期宋真宗的年号,虽然其年号只有四年,但它却是“景德镇”一词的由来。
但今天这个「景德」,既不是镇,也不是年号,而是一座庙宇。
景德镇在江西省,而景德庙就在湖北武汉。当然,上网一查,我发现除了武汉以外,南岳、浙江、晋城等地也有“景德寺”。但是最值得一说的,要数武汉东西湖区这个景德寺了。
景德寺始建于唐末,兴盛于明清。最初,这并不叫景德寺,而是叫金台寺,直到北宋景德年间重建后才改名为景德寺。
这样看起来,它和景德镇算是“师出同门”了。尽管如此,撞名也有好处,很多游客可能一开始就冲着它的名字,也可以从侧面拉动当地的旅游业。
景德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清幽的佛教圣地,从它的地理环境可以看出,除了一条连接寺庙大门的主要道路外,其他三面都是茂盛的山林树木。
但它的经历是曲折的,上个世纪曾遭受过重大打击,因而遭到破坏和破坏,直到千禧年才恢复原状。
大路对面是一片半圆形的湖水,据说当初有德高望重的僧人来此,便看见这里清澈的湖水,觉得此地是一块有灵气的风水宝地,于是便想到这里是一块有灵气的地方。
景德寺的外观并不像某些大寺庙那样神圣,但却丝毫不失庄重,又因为坐落山林之间,又多了一份清幽的感觉。
进寺前,若有兴致可与半月形湖景合照。等待夏天的时候,繁星点点的荷花从水中探出头来,站在弯弯曲曲的小桥上,入目的景色都美极了。
进庙前先要先看到一口古井,这就是所谓的柏泉古井。尽管它外表平淡无奇,甚至有点土气,但它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如今更被列为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井底有形似木鱼的根,可使柏泉井水永不枯竭。
据说到了晚上十二点,景德寺的僧人仍然可以听到井底传来木鱼的声音。刚听说的时候,还吓了一跳,不过后来一想:佛门圣殿,这清泉又是高僧所选的,即使有异响,那在旁人看来也是好事。
景德寺除了三座大殿的顶上是金色,其余都是灰瓦白墙,真是把“低调两个字”刻在了骨子里。
只有真正进入室内,色彩才真正丰富起来,大红柱,黄墙,青绿窗,将“俗即雅”做到极致。
景德寺是一座典型的传统式寺庙,大雄宝殿、钟鼓楼、藏经楼、四大金刚一座不少,寺庙里也很安静,每天香火不断,不见人吵闹。
庙宇的景色也十分美丽,松柏和竹林交相辉映,火红的枫叶映衬着灰白的建筑,一动不动,显得那么和谐。
但是,别看景德寺景色这么美,每天都有香火不断,门票钱一张也不收。不但如此,如果你对品尝感兴趣,庙宇还会提供免费斋饭给客人。
前一年,环境最恶劣的一年,武汉这个英雄城市承担了太多,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同意去武汉看看樱花,如果今年没赶上,相信明年还有机会。武汉的良心寺庙,斋饭免费管饱,关键还不收门票。
但除了樱花外,还可以去景德寺看看,即使在香火中断的时候,它也一直不悲不喜,静静等待游客。所有的痛苦都会过去,生命最终会回到正轨,正如被毁掉的景德寺,终会迎来重建的一天。以“低调”著称的武汉庙会,跟“景德镇”撞名,免票还管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