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了一趟东莞,没有体验到传说中的东莞式服务,倒是遇见了让我印象很深刻的3个人。
第一个
小杰是寒假来东莞工厂里“勤工俭学”的成人中专学生,每年都有一大批年龄上不足18岁的学生,被老师“组织”来南方打工,每小时十几块。作为回报,工厂会给老师一定的“人头费”。没有人觉得哪里不对,这在各方看来,是一种多赢。
我们约了小杰一起吃饭,试图聊一聊他的生活,但期间他几乎都在看手机。我们问你在看什么,他给我们看了看,是游戏攻略。
据说工厂里似乎有网络屏蔽,但每个人交15块钱,就能连上无线网络,闲暇的时间,他们几乎不出工厂大门,都泡在手机游戏上,或者看视频。这是从三四线甚至更偏僻的地方走出来的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们的打工缩影。
“你觉得上学好,还是在这里打工好?”我问。
他边看着手机视频笑,边漫不经心的说打工也可以。
“学一门技术出来打工,和现在的这种打工,你觉得区别在哪里?”
“学了技术出来也是打工,都是住宿舍里,区别没啥。”
在小杰的意识里,所有的打工都是一样的。他甚至以为能一辈子住在工厂的集体宿舍里,七八个人住一间房子,没有想过以后结婚生子的生活。
聊天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小杰的观念根深蒂固,什么升职加薪、什么事业房子、什么自我实现,在他那里全不存在,你也不可能将这些概念都植入到他的脑子里。
每天有活干,有食堂吃饭,有宿舍可以住,有手机可以玩,有游戏可以消遣时间,就是最好的自由了。关于更多的,他们不会去想,也不愿去想,那些太“远”,也太复杂。
第二个
在虎门的一条商业街逛街,走进一家睡衣店,问一个服务员有男士的睡衣吗?
这个服务员看上去实在一般,可一出口,惊到我了。
她说:“很抱歉,没有男士睡衣了。首先,因为年底快过年了需求量多;其次,我们店年末做活动卖的快;再次呢,我们店的款式很好看;然后库存量不是很多……”
我们只是问了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她也只需要一句话就能回答,最后却给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答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也很惊讶。
在一个城乡结合部既视感的不起眼的小店里,能接受到这种“教科书”级别的服务,实在是震惊。比很多受过高等教育,在大城市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都强。
目测也就只有十八九岁,黑瘦,脸上还是涉世未深的稚嫩,大概也是穷人家的孩子。
她的这一举动,让我在这里遭遇到的“不爽”都烟消云散。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和她所处的“大环境”不一样的东西,当所有人都得过且过的时候,她非要死磕自己。
在别人眼里,她可能有点不合群,但可能在不久的以后,她就跳出了你们所谓的“群”了。
第三个
我看中了一件羽绒服,又看中了另外一件,试穿对比了一段时间,不过最终因为“假洋品牌”没敢买。
这个之前互相寒暄,家长里短的老乡店员就发火了:哪有你这样的,看了这么长时间不买。
后来她为了显示出我的“不对”,又加了一句:客户试穿衣服超过15分钟,就是喜欢,就是要买的。
我本来想骂回去,想了想还是算了,“不跟小人一般见识,是活的长久的秘诀之一。”
让我伤到的是,一个前面还在推心置腹的同一个市里的老乡,后一秒就翻脸不认人,人情凉薄,还抵不过一单业绩。
回来的路上想起此事,不禁有点伤感。河南人的口碑大概就是坏在了很多这样的“老乡”手里吧。
为了挣钱,把人做得很难堪,倒不如把人做得好看一点,钱会有的。
这三类人各不相同,让我十分感慨。
农村小孩对生活一无所知,面对工厂只能接受,面对游戏只能沉迷,面对命运只能顺从,农村到城市的阶层不可跨越;
尽管这样,依然会有出身卑微的底层人士努力奋进,只是姑娘,想要打败那些有学历、有资源、有背景的人,你的一生注定会是异常辛苦的一生;
最后,人生是堂必修课,如果失去了人情味,肯定会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