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个个行业比喻成宇宙中的一个个星球,每个星球上有独立的语言系统、社交网络;
把人比喻成一个个能够穿越星际的旅客,在宇宙中遨游;
事情就变的有意思了。
以前的人喜欢【定居生活】——或者迫不得已选择定居生活,他们会选择一个星球后驻扎下来,这就是铁饭碗时代。他们牢牢抓住自己唯一的饭碗(本事),在这座星球扎了根。读者也不难理解:在某个星球生活的意思便是进入某个行业工作,而定居便是一直在行业扎根了。
现在有些人喜欢跳槽,他们会在一个星球上面【生活】一段时间,学习点知识,然后跑到另一个星球(也就是另一个行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又或者是在某个星球生活过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也会选择离开。
但离开一个星球简单,重新进入一个星球难。
还记得最开始的设定吗?每个星球有自己独立的语言系统,有独立的社交网络。如果重新选择一颗星球【生活】,那么摈弃旧的语言、学习新的语言便在所难免。
大学,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学【语言】的地方。
【语言】是进入星球和当地人交流的最基本要求,没有学过金融知识的【语言】,想和华尔街【星球】的人聊到一块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可惜的是,先不说有没有机会和华尔街【星球】的人一起聊天,大学教给我们的【语言】能力甚至只停留在当地人的幼儿园水平。就拿英语来说,我们应试教育学了十余年见到老外还是说不出话来。
【语言】是要苦练的,也是要在一定环境运用的。
去国外留学的人都知道,预科也是要学英语的。在国外学习英语和在国内的氛围不一样,学习的速度会大大提升,日常的表达和写作的表达也会有所不同。需要运用的时候学习,我认为是最大效率的。
然而就必须在星球上【生活】才能一探星球的究竟吗?
其实不然,【旅行】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旅行相比于生活,不需要花费过长的时间,也不需迫于生计压力生存。
如果能够实现【踏足】某个星球,通过自己的眼见耳闻,也能对一个星球形成一个自己的了解。有些时候甚至可能还不需要学习语言就能玩的不错。星球上的人的日常交谈、对问题的探究、思想的碰撞,都是这个这个星球的瑰宝,都是这个行业的瑰宝,只不过在以前这些交谈的话语或只留在内部沙龙、或只随风化为云烟,难以实现让外来人猎奇【踏足】。
「知识星球」这个软件便是把这些化为云烟的语句聚合起来,形成一股核聚变的能量——真正让【旅行】变为可能。
知识星球允许每个人创建自己的话题,允许每一个人进入这些被创建的话题。我想把这些创建话题的人比喻成【帝王】,每个被创建的话题都称为【帝国】。至于为什么是帝王制稍后再说。
帝王在某个星球生活许久,引申出自己的流派,打出自己的江山,成立自己的帝国,收纳自己的臣民;宇宙间穿越的旅客想到某个星球旅行,可以选择该星球的某个国家降落,开始自己的旅行。这便是「知识星球」的运作逻辑。
这让我不禁想起真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