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现在很大,通了好几条地铁,古迹众多,保护得很好.,现代感中有那么多古典元素,很有魅力,厚重的历史沉淀将西安叠砌成一部大块头,如果用历史厚重作为砖瓦,西安的规模肯定是超级城市,超级一线城市,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这是形容人生变迁,人生无常的一句话,三十年对于人来说,时间已经够长的,对于历史西安微不足道,但是每个和西安有缘的人都有一段地理西安的故事,
西安有座城墙遗址,现在很完整了,好像经常举办城墙马拉松,全国就西安有这条件,独此一家,牛吧,当然作为西安的名片,来到西安的外地人都要登城墙,
过去城墙没有像现在这样,好多地方都没有连接,因为这个城墙,老西安人记忆里都有城里人和城外人的区别,不要小看这点区别,你看到的是城墙,久而久之內心也就筑了这么一堵墙,那个时代,西安城墙外都是村落,何家村,扬家村,李家村等,现己经纯粹是个地名了,过去不一样,那可是正而八经的村,村里的人都被称作农民,每天要下田种地,脸都晒得黑亮,现在称黑亮,古桐色皮肤为健康,这是时代的审美观念变了,过去黑亮就是农村人的外貌,大部分墙外的西安人都是农民,都有这种黑亮的外貌特征,那时我还小,我家也在墙外的农村,同族,家人,村里的大人们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那时就在方圆百十米的地方走动,村里,集市,附近的马路,十字路口,远一点过年过节走亲戚家,也没多远,我记得最远3-5公里方圆,那时候公路没几条,那时我们都叫马路,公共汽车一年也坐不了几次,都是走路,马路上汽车没几辆,偶尔看到的也就是公共汽车,对了还有电车,以公路上架着电线作为动力的公交车,现在己经没有了
更多的是马车在路上吱沑吱沑的,还有牛车,公路上有马粪,牛粪味,马路上有扫马路的,我记得前几年去了趟日本的奈良市。看到街道上的鹿,路边上的鹿,一股淡淡的的动物粪便的味道,我就想起小时候西安城外的马路,这里指的是那种记忆中经验,
小时候常听同村的大人讲他们进城的故事,听起来有意思极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再也没有听到有意思的故事,这个问题过去没有想过,现在想想,可能是长大了,
城墙外就是一个大农村,村里的人最豪迈的一句话就是"进城去了,"这句话在我们村就像声音核弹似的,一下子就成了牛掰的人,旁边的人看你的眼光都不一样,进了一次城就好像干了一件什么人生大事一样,那份份量感一下子让看你的人清薄得少了很多价值,如果是进了几次城的人,那就是村里的明星,只要他开讲,肯定旁边围了一圈的人,我们村离城有些距离,不是城边的村,进一次城要走的距离不少,平时生产队有农活,坐公交车要花钱,那个时候,农村是计工分,干一周的农活可能才够一次进城的公共汽车票,谁舍得啊,当年的生活我描述得应该算准确,那时虽然小,可是进城的想法在我的这里都梦想过多少次了,这些都是我记忆中深刻的东西,今天在写这些的时候都感到自己回到了那个时代,童年的记忆忘却的就只剩下这句话,进城去了,那时候我的心愿就是能进一次城,看看城里人是啥样的,人家.咋那么洋气,可能还有更多的没见过的新鲜事物。这个想法在心里放了很久,时间记不清了,这点纠结放在现在都不是事,那时小,小心思老琢磨这个点,也就成了事了,直到家人说要带我进城,实现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梦想的时候,那种惊喜和快乐不知从那里出现一下子附在我的身上,那种情绪的富足感饱满感的丰裕程度,也就仅限于那一次,以后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感觉,每每想起这些记忆:觉得有童趣的感觉。在岁月中拾点记忆,文字将记忆浪漫。这也是一种生活选择,觉得有趣就可以了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