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踏上那片土地,夏日如火,空旷的广场上只有几个人影。对面,一座酒店高耸。
已没有了来时的兴致,只想早点到达目的地。车儿似乎在此时不方便,已经排了60多个位置。有点急躁。
守车的老人很热情,离开岗位亭,帮着我们喊车,好久都喊不到,实在不好意思麻烦他老人家,问了一下路,和儿子一起步行。
不得不说,儿子这一年来,个子蹭蹭蹭地长,已经高出我好些。带上口罩,有个美女居然以为是我的男朋友,笑死我了。背背包这种体力活自然要和我轮换做,看路标主要靠他,看红绿灯小心行走得要他提醒,谁让我反映痴呆呢。
很幸运见到江面夕照。非一轮红日高挂西天,那夕阳似乎被晚霞拉成了一大块,无限留恋地看着宽阔的江面。江面的水早已映红了,波浪轻轻地荡着,夕阳的倒影也亮闪闪地晃动着。左边屏障似的山坡坎,右边古老的青瓦房,紧紧地抱着一江画水,这,绝对是最浪漫的风景。
桥头的小巷不知什么原因,行人稀少。今早得知那是居民区,非景点。走进古镇的时候,登上城墙,一着白色T恤的老人正在听随身携带的音乐。忽然觉得,人活到这么个岁数,这样的悠闲生活应该是种享受吧。
古镇的布局总的来说都差不多。无非是两边店铺,中间街道。但我总觉得这里还是与众不同,尽管也有一些游人,但并不多。幽长的巷子,整齐的石板路,黄色的店旗,高大的街边树甚至已经和木墙相扶相依,房檐处时不时伸出的三角梅,总给人宁静而舒适之感。陈醋的味道,牛肉的诱惑,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玩物,让人眼花缭乱。几处大的宅子,都做成了客栈。我因为不住宿,也不好意思多往里面瞟。就那么试探性地往里一看,庭院深深啊!几进几间,种上几棵不高的树,摆上几张红黄的木桌木凳,饰以古董似的装饰品,的确诱人。最让我亲切的是青瓦房下的家长里短,木板墙外的熟悉的蒲葵扇,就是亲人们的生活常态啊!
那家房前的黑色鹦鹉,仰天抿着个红嘴,偶尔叫两声,儿子叫鹦鹉跟着他说话,许久,那鹦鹉终于叫了两声。
不知道什么原因,有好几个店都在卖铁茶壶。黑色为主,杂以暗金色。每一把茶壶的模样都很俊,怪不得儿子要了一个做摆件。我提了一下,还挺沉的。
前面不远处,竟然有一处卖连环画的。说是旧书倒卖,我翻了翻,总觉得不像旧书,纸张,画面都有当代翻版的影子。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管他什么年代的,它的名字叫连环画,我对它就有兴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连环画可是孩子们的宠物啊。那时大人一般不让看,说是对学习没有益处,会影响学习。于是我们只好偷偷看。我的方法是趁妈妈赶集的时候偷偷在最里面的土墙房里看,看完后就还给主人,如果没有看完,就藏在竹席下隐蔽的地方,找机会再看,反正那时对连环画特别感兴趣。想不到儿子对这个连环画也有兴趣,说是古董,我暗自好笑,不过也有点赞同古董的说法,给他买了一本。
临走时,儿子说,这里的人真热情,每个人都是导游。你瞧,吃牛肉时老板见我们无从下手,拿了一把小刀几下切开,哦豁,那二两牛肉就开心地下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