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新手来说,最大的苦不是不想写,而是拿起笔却写不出来,或者是憋了好长时间才产出一个作品,再写时又感到头脑中“没货”了。
如果你也有这些写作困惑,不妨一起来看看《写作七堂课》教给大家的一些写作法宝。其中有一种方法非常实用,我个人从写作困难户到持续日更,也是得益于这种写作方法。
01写作有框架,才能快又好
这里我隆重介绍的是《阅读七堂课》中的第一种方法:框架写作法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框架就是在写文章前先定下结构,搭好框架。这样就像是盖房子前先把框架搭好再填充材料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实大家对这样的写作形式并不陌生,我们在小学时写作文老师都要求我们先列出提纲,这样就比较容易下笔了。所以我认为,框架式写作的本质就是列提纲。
为什么搭出文章的框架很重要?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结构化的内容,有了框架,我们就能够及时把灵感信息等材料填充到相应的框架内,最后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有了框架做基础,就不会想起什么写什么最后跑偏,也不会发愁找不到素材。
就像我们先搭好了货架,给每个货架分门别类,有了相应的货源就去进行布置摆放。没有相应的货源我们就会特意地去寻找,直到货架被摆放上物品为止。
02框架式思维,高效又实用
那么框架式写作可以解决我们哪些问题呢?
首先,解决我们无话可写的问题。在这本《写作七堂课》中,秋叶大叔讲了他的一个合伙人邻三月的例子:大叔要求邻三月日更公众号,但是邻三月不知道每天该写些什么。于是,大叔给她列出一个框架,然后按照这个框架去写。邻三月说,照这样些,日更三年都不成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列出了框架就是帮助我们把零散的素材按照不同的标准归类,这样结构清晰,大脑也喜欢。说到底,不是我们缺少素材,而是我们缺少寻找素材的能力。
在这里,学会列框架,就等于打开了大脑的写作开关,不用再苦恼于“无米之炊”。
其次,让素材不再白白流失。我们即便没有成型的文章框架,也可以养成列大纲的习惯,把大纲目录先列出来,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素材进行归类管理。
这就相当于建立起自己的一个素材库,而框架就相当于我们的索引目录。然后将这种习惯用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就能积累越来越多的素材,等到需要的时候随时调取即可。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常用的目录,时间管理类、沟通技巧类、思维提升类。见到相应的文章可以把它们归类到相应的目录下,然后还可以建立更细致的子目录。积累的时间越长,我们的大纲就越完善,最后可能成为自己的一套“书”。
03如何实际运用框架式写作
明白了框架的重要性和原理,那么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操作框架式写作。通过以下两个例子感受一下它的神奇之处。
1、写一篇文章时可以这样设置框架
比如写一个人,怎么把他写得鲜活?可以按照这样的框架来构思:你和这个人是在什么环境下认识的(时间,地点,周围环境等),具体可以通过细节来表现。
比如他的一个动作,说的什么话让你印象深刻;现在的他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更厉害了,做了哪些让你佩服的事情等等。有哪些事情让你记忆犹新,你对他最想说的一些话是什么。
有了这个框架,我们就可以去检索相应的素材和信息,从而完成一篇鲜活的写人小文。
2、建立结构化思维
我们要持续地练习搭框架,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写报告,甚至是讲故事。而最重要的是养成框架式思维。因为,框架式思维不仅对小白很重要,对于大咖们更是必备技能。
把各种框架进行融会贯通,会让我们的成长越来越快。不管解决什么问题,都要用框架思维去思考,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
比如,不同的平台之间有差异也有相同的地方,我们可以把用在这个平台的框架还用在那个平台上,这样既能节省时间,还可以快速提升能力。
说到底,最重要的是开始练习,一步步去完善,那就从我们自己搭第一个框架开始做起来吧。
结语:
框架式写作让写不出来的人迅速打开写作模式,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而养成框架式思维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必将发挥出更大的推动作用。
只有通过框架思维,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与习惯,然后通过思维和行动的改变,才能使我们变得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