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前,我有一年多时间都是坐曹操上班的。
我不喜欢滴滴,因为滴滴都是私家车。我是一个比较刻板的人,我喜欢把公域和私域界限分清楚。坐车出行在我看来,是我在使用公共交通,哪怕这种公共性只针对我一个人。统一的车辆,统一的内饰,司机统一的着装,以及专职的司机,这些都会给乘客(我)一种暗示,虽然是在一个陌生人的车里,但我依然是在公域。而私家车的个性化,司机随意的着装,甚至不停的给你或者别人聊天,都意味着,他(她)是在让渡出了自己的私域,而我莫名其妙就进入了一个陌生人的私人空间。这让我感到不适。
所以在没有曹操的时候,我宁愿坐比较糟糕的出租,也尽量不坐滴滴。后来曹操出来了,除了具备我上面讲的和出租一样的公共特质之外,还特别干净。曹操司机也很自律,很少和我聊天,很少聊微信,而且不管我去哪里都不会抱怨,这些都是出租车没有的优点。
复工以后,我一直没有坐公共交通,都是好心的同事妹妹开车载我,遇上限行的日子我就在家办公。最近感觉基本正常了,我开始坐曹操上班,却发现曹操多了很多私家车加盟,而且用户不能自行选择,都是系统自行分配。坐了几次,感觉非常糟糕,不管是车辆,还是司机,甚至比滴滴都要糟糕。今天早上很幸运叫到的车司机师傅是第一批曹操专车的司机,我忍不住跟他聊了几句。师傅告诉我说,疫情以后,公司维持不下去了,改变了策略,一是放开了加盟车,什么人什么车都可以加进去,平台只负责收提成,其他什么都不管。所以现在品质是没有了。二是他们这些老一批电车公司要加提1000到1500,这样他们就没有什么赚头了。而且他们这些电车慢慢会陆续下线,现在系统都是给加盟车优先派单,能打到他们很难。三是把曹操放在了某外卖平台,接单很容易,而且用户价格非常便宜。(我其实今早试了一次那个平台,软件做的非常糟糕,而且那个平台也是出门的压榨平台员工和没有底线吧,所以我马上又卸了。)
司机师傅说,三年前他们第一批进曹操,那时管理非常规范,对于司机对于乘客体验都很好。后来招聘了一大批滴滴司机,就经常发生事故(我印象中是去年)。再后来放在别的平台,过来了很多滴滴用户,用户习惯非常不好,比如让司机长时间久等(曹操不允许司机取消订单,滴滴可以),在不适当的时间取消订单(司机马上就要到了)等等。等到这次疫情,彻底就压垮了曹操,现在完全不做品牌,只求赚钱了。
坐了这么长时间曹操,也跟一些需要用车的朋友推荐过。不过做一个好的品牌太难了,但是要下坠却是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