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己逝去的青春

无意间看到一个贬义词“中国式老好人”,也就是这一无意间却发现并知道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实会给你一记狠狠的耳光!于是摘抄了一些用来解答自己内心的疑惑!

中国式好人的价值感,总是建立在他人的尊重和关注上,失去这些,就如同失去自我一样可怕,事实上却是真实的自我被彻底抹杀,他们的外在活出了别人希望他们活出的样子,自己的内心却充满了愤怒和挣扎。

老好人恐惧别人的否定和批评,害怕孤立和疏离。总想牺牲自己换一个好人缘,但是人缘有的时候靠实力不靠好脾气。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老好人的人缘始终包含着情感利用和价值压榨,一旦不愿承受剥削便失去了所谓的人缘。

正确的人际关系遵循着吸引性法则,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为他人做嫁衣上,不如花时间武装自己,只有你自己足够强大才能找到势均力敌的朋友。

要智善不要愚善。

要明善不要盲善。

还是那句话,你可以善良,但要有锋芒。

没有霹雳手段别怀菩萨心肠。

“不想被别人讨厌,是一种本能欲望,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来,就像从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地生活。”—《被讨厌的勇气》

是啊,不想被讨厌,那就按照他人的期望去做吧;可是,长此以往,若真的都按照他人的期望去执行时,又会感受到内心隐藏的愤怒感和无力感。

那怎么办?

阿德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1、放下“认可寻求”;2、看见自己的价值感;3、把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开来。

1、放下“认可寻求”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如果我们做了大人们眼中的好事,会得到表扬;而如果做了大人们眼中不好的事情,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阿德勒认为,正是这种赏罚式的教育,让我们习惯了向外寻求认可。好像只有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只有通过别人的认可,我们才会感觉到信心。

但这真的会让我们获得自由和幸福的生活吗?

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期待的人生里?

犹太教教义里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这里的“为自己而活”,不是指专注自我牟利,而是认清自我寻求认可背后的原因,不再一味寻求他人的认可和评价,一直无奈地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同时,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自己的想法时,也不会轻易恼怒,因为别人也可以放下对你的“认可寻求”,不是吗?

所以,真正的自由,是放下“认可寻求”,拥有被拒绝和被讨厌的勇气。

老好人也挺不容易的,他们活得很卑微,谁都想讨好,谁都不想得罪,他们苦了自己,却没能成全别人。他们把一切的血水都吞入自己的肚子里,咬碎了牙往下咽,别人不仅不念他们的好,还瞧不起他们,多么不容易的活法,多么痛苦的人生。其实,老好人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的一切与他人无关,别人更与他无关,活出自己的风采,大胆地拒绝在这种病态的活法中越陷越深。

不要等到暮年的时候,才反思到原来别人与我无关,我不能对不起自己。

而我就是那个有病之人:因慎于表达,我的愤怒常常是 :

不知如何回应——隐忍——消极的对抗——逃避

直到最近在武志红专栏中学到个新概念:被动攻击!

所谓被动攻击,就是说在关系中,你不能用主动的方式表达你的愤怒,于是用了被动的方式去表达。被动的方式,就是不配合的方式。

职场上常见一种人,他们的态度很好,非常勤恳,随叫随到,布置什么任务都不说“不”,但同时,他们有拖延、迟到、犯莫名的错误和遗忘等问题。

而缺乏攻击性的我,表现形式就是大家所说的“好人”:乐于助人,乐于让步,替他人着想的善良人。

中国式好人,意思是在善良忍让的同时,是被动、消极和封闭的。

在这样的“好人”身上,你会发现他们的外在命运的诡异之处。大家对他们的评价,很容易竖起大拇指,说真是好人啊,但他们却普遍缺少知心朋友,并且处理不好与亲密人之间关系。

关于这样的“好人”,武志红写过一句话:他们的情感表达,只能抵达自己胸口一厘米远。

从而让我思考如下:

1、我这中国式好人如何形成?

2、在工作及生活中所遇到问题后,用哪种方式解决?

3、如何避免下一代重蹈。

(一)多数心理问题都要回到原生家庭中去探因

1、我的母亲就是个典型好人的标签,然而对我的父亲却比较苛刻。而我6岁前基本与母亲生活,父亲忙。

2、从小就被教育乖孩子,表现出的就是乖孩子样子,父母一路又强化我这乖孩子标签。

(二)过度压抑,会以其他形式释放

1、回顾职场经历,并不顺利,前后换过4次工作,一直认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前期的表现都挺优异,但就是与领导之间缺少那点火候。用武老师话说:他们的情感表达,只能抵达自己胸口一厘米远。

与领导的情感差几米都无所谓,关键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也差那一厘米。

2、我在夫妻关系中,当愤怒时就是冷战。冷战的是最难熬的,谁不理谁,火气没处发,随后互相猜疑,伴随各种不好的联想。这之后,我又进化到另一种逃避方式:睡着,做梦!

而我老婆气没处发,严重的一次造成了她呼吸困难。后来决定 冷战别隔夜,也主动示弱,常羡慕那些吵架的夫妻。

印象中我就没和谁吵过架,跟我吵的话或许会尴尬、无聊,一个巴掌可是拍不响的。在这方面也特别吃亏。曾几何时与人干一架,那份莫名快感依然记忆犹新。

3、生活上不够洒脱,比较沉闷,有时心中莫名一股火,以前常宣泄在父母那。当没处宣泄时,会挂在脸上,摆出副“臭脸”,像谁欠自己的。而且脸上的毒素挺多。

(三)压抑人性的教育是“毒药”

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的三大动力。人越是远离这三个东西,就越是死气沉沉,没有生命力。

自恋被压抑成谦虚,越谦虚反而变得猥琐,最后也磨掉了自信。

攻击性被压抑成忍让,成了一只磨掉棱角的羔羊。“奴性”就这么来的。

如今通过专栏的学习,大概知道自己的性格演化路径,知道为什么老是丢电动车…从原来对自己的愤怒,也慢慢接受自己。路还长,二十多年所定型的性格非一朝一夕能改变。

教育孩子,从“不”开始。

“不”真的是最美的内在语言了,因为它代表着自我意志,代表着内心最真实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青春注定短暂凄美 , 像断线高飞的孤筝 , 一直努力寻找归途, 曾为那片刻的温柔, 把心放飞交与彼此。 因为爱的太...
    WEIE阅读 1,755评论 1 1
  • 近来随夫行至南方,到一座小城,租一间小屋,停留些许时日,鱼龙混杂之地,形形色色的人。 感受着来自南方特有的温润,不...
    爱闹闹阅读 721评论 0 0
  • 每天疲于奔命,没有思想,只是往前走,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也不知道会得到什么。只是全凭惯性,走呀走呀。 就这样的不堪中...
    浅浅的柒阅读 1,904评论 0 0
  • 我相信 爱的本质一如 生命的单纯与温柔 我相信 所有的 光与影的反射和相投 我相信 满树的花朵 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
    采兰格格阅读 1,098评论 0 0
  • 这是今年2月的新书,全名——《俭省:释放“少”的潜能,取得“多”的成就》,作者:斯科特.索南史恩。我觉得,“俭省”...
    你先走阅读 8,292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