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公主是成熟的政治家
泥靡自幼失去父母,一直担心翁归靡会杀了他,从小就在恐惧中长大,因此性格多疑,又非常暴虐,经常无缘无故怀疑身边的人,轻则鞭打,重则屠杀,乌孙国人在私下里称他为“狂王”。解忧公主为狂王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鸱靡,但狂王和公主之间关系非常差。
狂王无故诛杀功臣,引起了很多乌孙贵族的不满,之后又与匈奴左夫人之子乌就屠关系恶劣,剑拔弩张。狂王的倒行逆施让乌孙渐渐陷入内乱之中,乌孙贵族中有人拥戴乌就屠,有人拥戴元贵靡,各派都在酝酿政变,一场腥风血雨即将来临。
有一年,汉朝派使臣出使乌孙,解忧公主与使臣谋划,在宴席上准备刺杀狂王,但刺杀计划没有成功,只让狂王受了点伤。狂王泥靡负伤逃走,立刻召集兵马,将乌孙都城赤谷城包围,解忧公主与使臣都被困在城内。汉朝的西域都督府闻听乌孙政变,立刻携兵解围,参与行刺的使臣被押送回长安。宣帝又另派使臣张翁出使乌孙,安抚泥靡。
这个张翁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外交官,他到了乌孙之后,忽然邪气发作,居然在乌孙开设公堂,要审理行刺一案。他提审解忧公主,在公堂上揪住公主的头发破口大骂,拳打脚踢,结果差点被乌孙士兵砍死。解忧公主派了使者带着书信,押着张翁赶回长安,宣帝将张翁斩首。
解忧公主与狂王反目,此时乌就屠逃往北山,扬言匈奴王庭将发兵前来帮助他继位,一些亲匈奴的大臣都去北山投奔。乌孙国内三股势力对峙,内战一触即发,西域都督府屯兵边界,气氛非常紧张。
解忧公主当年出嫁乌孙时,身边有一名名叫冯嫽的侍女,她一直是公主的左膀右臂,后来嫁给了乌孙国的一员大将。冯嫽是一个很懂外交策略的人,她向解忧公主建议,招抚乌就屠,并请命去说服乌就屠归附。
冯嫽来到北山,对乌就屠说:“听说将军想做乌孙王,真是可喜可贺,但你知道吗?汉军部队已经到达敦煌了,以你现在的实力,你有取胜的把握吗?你期望匈奴王庭派兵来支援你,你觉得他们会来吗?”
乌就屠当时虽然已经向匈奴发出求救信,但一直没有回音,心想就凭北山的这点人马,就连元贵靡一方的军力都打不过,何况在目前这么复杂的局面之下了。乌就屠向冯嫽问计,冯嫽说:“将军,泥靡暴虐,他不会饶恕你的。你只能与解忧公主结盟,共同对付泥靡。公主派我来告诉你,愿意向汉朝请命,封你为乌孙小王,你意下如何?”乌就屠在冯嫽的劝说之下,投靠解忧公主。
不久,泥靡败亡,解忧公主派冯嫽为使者前往长安。宣帝早已听说过冯嫽的事迹,对她非常敬重,而长安城首次迎来西域女使,也成为民间的热门话题,冯嫽与汉朝阔别四十年之久,这一次重返故乡,也是感慨万千。
冯嫽举止大方得体,口齿伶俐,又熟知西域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于乌孙国内形势也了如指掌。她在殿上侃侃而谈,条理清晰,见解深刻,深得宣帝及大臣们的赞赏,宣帝命史官将冯嫽所述笔录下来,作为重要的西域资料归档。
宣帝非常赏识冯嫽的才华,特委任冯嫽为正式的大汉使者,坐锦车,持节杖,出使乌孙及西域诸国。冯嫽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正式获得任命的女外交官。
冯嫽回到乌孙,宣读汉宣帝的诏书,封解忧公主长子元贵靡为乌孙大国王,封乌就屠为乌孙小国王。至此乌孙内乱风波平息。
十多年后,乌孙国内又起了纷争,当时已经在长安养老的冯嫽古稀之年再度受命,出使乌孙,成功化干戈为玉帛,并巡使西域各国,为汉家与西域各国的友好邦交立下了不朽功勋。
白发公主还乡终老
数年后,元贵靡、鸱靡先后病故,解忧公主的孙子星靡继位为乌孙大昆弥(“昆弥”就是乌孙语“国王”的意思),但星靡没有什么才干,乌孙国内的人都归附于乌就屠。
解忧公主上书给汉宣帝称,乌孙国内安定,乌就屠对汉朝也很亲善,自己年逾古稀,再留在这里也意义不大了,想回归故土终老。宣帝见书信中情辞哀切,为之动容,于是派使者将解忧公主接回长安。
红颜离京,白首归来,春花秋月等闲过,故国风景入梦来。甘露三年,七十多岁的解忧公主携三个孙子回到长安,汉宫以隆重的诸侯礼仪接待了解忧公主。
解忧公主在长安住了两年,之后在长安终老,三个孙子为其送葬。
这位汉家公主虽然不曾征战沙场,杀敌立功,也不曾著书立说,名典治国,但五十年中耕耘西域,和睦邻邦,也创下了不朽的功业。
解忧公主病逝后十六年,汉宫又出了一名和亲的奇女子,就是著名的王昭君。
毛延寿真的陷害过王昭君吗?
王嫱,又名王昭君,湖北秭归人,她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古代四大美人。
昭君的故事中有一个著名的版本。
据说,汉元帝时候后宫女子众多,皇帝都看不过来了,于是就叫画工给她们画像,然后皇帝就根据画像来翻牌子。当时后宫里的嫔妃们都争相贿赂画工,多的给十万钱,少的给五万钱,唯有王昭君不肯行贿。画工毛延寿索贿不成,就故意把王昭君画得很丑,所以元帝从未召幸过她。
后来匈奴单于来和亲,元帝就按图找了王昭君嫁给单于。昭君临行前,元帝召见她,发现是个绝色佳人,美压后宫,心里非常后悔,但已经答应单于要将昭君嫁出去了,现在不能反悔了。昭君出嫁后,元帝迁怒画工,彻查了一下,后来把画工毛延寿等人给杀了。
这个故事出自《西京杂记》,一本著名的古代小说,这个故事虽然流传极广,却并不是真的。
汉元帝刘奭(shì)的后宫人数并不多,甚至比寻常的皇帝还要少一些,他实在不是一个荒淫的皇帝,所谓后宫人数爆棚,看都看不过来,需要借助画工之力,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有关这方面的情况,《汉书》里记载了有关元帝的一件小事可以为证。
刘奭还是太子的时候,除了太子妃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姬妾,其中有个司马氏,位分是良娣。刘奭很宠爱司马良娣,但这个女人因病早逝。司马良娣临死前哭着对太子说:“我死不瞑目啊,我的死不是天意,而是其他的姬妾得不到太子的宠爱,在背地里诅咒我,她们对我下了巫蛊,活活要了我的命!”司马良娣的这些话真假不知,但对太子刘奭带来的震动很大,他从此不再召幸任何女人。
起初,宣帝以为太子只是一时悲伤,但后来才发觉太子这是玩真的,也开始紧张起来。太子当时还没有孩子,年纪轻轻就禁欲了,以后帝国没有了继承人,这该如何是好?
宣帝和王皇后(这是宣帝的第三任皇后,她没有孩子,宣帝特意选了一个无子的嫔妃为后,并让他抚养太子刘奭)商量办法,王皇后以为太子喜欢绝色美女,于是选了五个大美女,亲自去送给他,结果太子对她们一点兴趣都没有,弄得王皇后也很无奈。
太子对男女情爱已经彻底没兴趣了,但这毕竟是父母对他的关爱,于是在王皇后的一再劝慰之下,太子说:“刚才那些人里有一个还可以。”王皇后问他是哪一个,他其实完全没印象了,就含糊说:“就是那一个。”说完就走了。
王皇后也不知道他说的是哪一个,于是选了当时位置离太子最近的一个女子留在了太子宫里。这个女人也姓王,叫王政君,名字和王昭君很像。太子只和王政君同房一次,她就怀孕生了儿子,就是后来的成帝刘骜。太子后来再也没去见过王政君,连她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
元帝一生嫔妃很少,子女也很少,所以《西京杂记》里说他后宫嫔妃多得看不过来,还要让画工画像以供召幸参考,这显然是作者编造的段子。
王昭君也不是元帝的嫔妃,汉宫嫔妃按例都必须出自侯门贵族,而昭君是秭归平民之女,入宫为普通宫女。如今的宫廷剧里,好像皇帝临幸个宫女简直家常便饭,其实不然,实际上虽然宫里偶尔有一些这样的事情,但是概率极小。王昭君并非待召幸的嫔妃,她只是个宫女而已,当时宫女们的收入非常微薄,所谓毛延寿向宫女们索贿,多则十万钱,少则五万钱,这种事也不可能发生,因为宫女们根本出不起这么多钱。
昭君和亲缔结五十年和平
元帝时期,匈奴已经分裂成五个部落,天天互相打仗。其中呼韩邪单于与汉朝交好,双方成了重要盟友。
那一年,呼韩邪单于来朝拜元帝,这是匈奴族单于第一次来到长安,元帝以隆重的礼仪接待了他,双方盟誓,永结盟好。元帝改元竟宁,以示边境安宁,呼韩邪单于当场开口向元帝提出和亲要求,元帝立刻就答应了。
汉朝和亲一般是选宗室公主出嫁,比如之前的乌孙公主、解忧公主,都是诸侯王的女儿,但这一次,元帝选了宫女王昭君。
据说昭君出嫁是出于自荐,如果这是真的,那王昭君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勇气的人。当年乌孙公主远嫁,夫死后上书乞求回国,结果武帝让她“从其俗”,解忧公主一生三嫁,且辈分关系乱得一塌糊涂,这在当时的汉族女性看来,是完全不可理喻的野蛮人习俗。匈奴之地是茫茫大漠,远不及中原繁华,因此人人都视和亲为畏途。
传说昭君告别长安,登程北去,当时正是天高云淡、壮士远行的秋天,一路上车马向北,胡雁南飞,雁鸣声声,让昭君感伤不已,创作了一曲《琵琶怨》: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琴声飘摇入云,大雁听见,都忘了扇动翅膀,一时间平沙之上,落雁纷纷。所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里是“落雁”一词的由来。
昭君随呼韩邪单于出关,被封为宁胡阏氏,两人一起生活了三年,生了一个儿子,被封为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上书求回归故乡,当时元帝已经去世,成帝回信遵照武帝时先例,让昭君“从其俗”,于是昭君又嫁给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生有两个女儿。
昭君出塞时带了很多中原的书籍,她给子女讲述汉家文化,教他们读书识字,并主张两国和平。匈奴族医学落后,信巫不信医,生重病的人通常都只能等死,昭君将中原医术传到匈奴,培养了一批医生,治好了很多人,被匈奴人视为神明。《汉书》中说,昭君和亲后,两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而匈奴也非常尊重昭君。据说昭君住过的地方,就会水草丰美,牛羊众多,匈奴人认为昭君有福气,是天上来的神女。
昭君出塞后,边境五十年无战事,这是西汉时期北方边境最安宁的时代。自汉初以来,汉朝与匈奴之间战事频仍,卫青、霍去病多次深入大漠重创匈奴,但刀兵一起,对汉朝国力的自损也非常严重,而王昭君以另外一种更柔和的方式实现了边境的安宁,她的功绩不亚于卫青、霍去病。
青冢明妃的身后事
王昭君三十七岁就去世了,她本人并不长寿,不过她的子女们继续了和汉家和睦相处的传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都保持了汉匈两家的和平。
五十多年后,匈奴境内还算太平,但汉宫里已经发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大事。昭君出塞后不久,汉元帝就驾崩了,王政君之子刘骜继位为汉成帝。成帝末年,王莽专权,初始元年,王莽篡位建新朝。王莽登基的时候,给匈奴单于颁发新的单于玺,结果匈奴人根本不承认新朝。
当时匈奴单于给王莽回信说:“我们与刘氏汉朝建交,两国和睦五十多年,现在你篡夺汉朝王位,这是大逆不道。”匈奴在文书中还罗列了很多两国交往友好和睦的往事,责备王莽建新的行为,之后又屯兵塞下,意欲开战。
昭君去世后葬在匈奴圣地大青山,这地方在现在的内蒙呼和浩特。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墓因此又得名“青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