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喜欢的图片可以点击查看大图哦!
在建筑现象学中,“场所(Place)”和“场所精神(Sense of Place)”是核心概念和中心议题。场所是有自然环境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这个整体反映了在一定地段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其自身的环境特征(上下文/语境关系CONTEXT)。因此,场所不仅具有实体上的形式,还具有精神上的意义。通过建立人们与世界的联系,场所帮助人们获得存在于世的根基。场所的本质意义在于,以本真的方式具体化了人们存在的真理。
场所(Place):大体上认为是由空间和性格(Character)组成,即有性格的空间。空间即构成场所的的(Things)三维组织;性格即所有的(Things)所构成的氛围或真实空间(Physic Space)。众多设计师(无论是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等)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观察空间的方法和态度。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面对着客户、理论、材料、形态、色彩等等要素,他应该从哪里着手展开他的设计之旅呢?
在奥本辛斯(URBAN SYNTHESIS)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同样认为:场所(Place)--作为物理空间和人类活动的载体,同时也是人类活动与物理空间之间的互动媒介,具有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正是由于这样的双重属性,使得每一个场地就如指纹一般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性。这样的独特性,告诉每一位设计师应当尊重场地属性,认识场所特征。设计师应当让场所中的每一道指纹作为设计的本源,让场所中的信息(Context)引领我们探索设计的过程,而不是设计师凌驾于场所之上,任意改变、甚至根本无法认知场所的特质。
尊重场地的自然和人文属性,应当从其自然要素、历史人文环境、区位关系等几方面考虑。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着重从尊重场地人文属性及社会经济生活这两个层面,去介绍奥本辛斯在城市规划与环境设计范畴中,所实践的一系列相关的方法和路径。
01尊重场地的人文属性
众所周知,建成环境往往是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在物理环境中的体现,物理环境映射出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轨迹,同时其中存在着一系列重要的遗存物,它们代表着不同的记忆:社区生活、工厂生产、店铺经营、民居休闲等。
场地中的人文属性包括区域内部人群的生活方式的某种状态,社会经济生产现象或遗留物的背景信息,这些属性往往独具特性地反映了场地上有关当地文化、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些重要信息。
▲ 遂宁市船山区涪江观音湖圣莲岛,一座以自然环境为主角的生态旅游度假岛,奥本辛斯建筑规划设计机构经过3年多的工作,将居住、商贸、办公、休闲、旅游、酒店、会议、文化展示等多样化的生活和商业形态植入这个近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所有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岛屿上场地本身的特性和信息。其中岛屿西南角上的安置房片区的整个空间构架,完全来自于原有老村落的核心空间肌理。
圣莲岛安置房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
该项目位于遂宁市船山区的涪江中心地带,一个方圆大约1.4平方公里的旅游小岛上。岛上原住民大约有一千户左右,人口近3000人,两个村子一东一西占据了岛上最主要的制高点,每个村子沿着最高点依坡度分散在最高点的四周。最高点是一个防洪台,每当大洪水来临时,大家都集中在这两个建筑中,等着洪水退去。沿着村里的主要巷道分布着店铺,居民聚集的娱乐点,村办企业(一个造纸厂),和保留完好的典型四川民居。
▲ 图1现状:黄色部分为保留建筑
▲ 图2现状:红色部分为现状主要街道空间
▲ 图3现状:红色部分为设计后主要街道空间
表面上现状建筑布局肌理毫无归路可言
但圣莲岛内存在着许多隐性的不可见特征,这些特征体现着圣莲岛现有的地域文化,村民起居形态,原生态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这些特色建筑和空间都会如同人类脑海中的记忆一般得以保留和被重新利用,同时这些场地记忆也会带给新场所一种特殊的场所精神,特殊的场所气质。在其他建筑被拆除,新的住宅楼起来以后,这些带有强烈场所记忆的建筑环境,将如同历史的见证人一样,与新建的建筑环境产生有趣的对话。
现状文脉肌理
这些被隐藏的不可见特征,必须要漫步在岛内不规则的、层次不齐的村落空间中,必须穿行在由一栋栋极具中国传统木构架特色的建筑所组成的老旧街道中,才能完全体会到。当地居民多年来,在这个岛屿上生活、起居、耕作,所创造出的独一无二的地域文化特性,和形成的街道空间将是我们处理岛上所有建设开发设计的第一灵感。
▲ 调研后通过仔细缜密地分析和界定,我们筛选出8-9栋最有代表性的老建筑,作为场地中村落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历史见证,同时每个建筑周围都自然地围合出相对应的广场,形成未来小区环境中独特而有魅力的公共聚会空间。
设计后文脉肌理与建筑布局
而这些特性,我们将其一一挖掘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融入到本次住区规划中。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当他们行进在这条链状空间轴线中,都可以感受到圣莲岛上居民们社会文化经济生活在几十年间所产生的空间肌理。
▲ 老村落内的大部分房屋已被拆除,关键的几个老建筑散落在整个安置房区域的主要中心街道中,保留的老建筑及其周边的小型广场,与围合着他们的新建筑之间产生着和谐的对话,同时再次重新地界定了空间的品质和场所的属性。
02尊重场地内的社会经济生活
富顺县东瓜山农贸市场建筑与环境改造设计
东瓜山市场位于四川富顺县城闹市区,长期超负荷地运转(提供周边近10万人口的蔬菜和副食品),市场内不仅有摊主售卖,还有大量的周边农民挑着担子在路边形成大量的临时摊点,由于基础设施陈旧,空间条件杂乱不堪。
当地政府急需对该地段进行改造,期望通过合理的设计,对场地内的卫生、秩序、功能等进行一次全方位大幅度地提升或变化。事实上,这是一项便民惠民的民生工程。
▲ 席地而坐的菜农,实际上是最受市民欢迎的售卖者:低廉的价格,新鲜的品质。而他们随着一天内时间的变化而流动,恰恰又是东瓜山市场内部的一道风景线。
▲ 现状市场中,室外广场没有固定的遮阳、遮雨棚,摊贩的雨棚只遮住自己的摊位部分。在雨棚设计中,我们希望能把多样的雨棚特点进行保留,同时可以解决行人遮阳遮雨的需求。所以在设计固定雨棚时,主要考虑行人流线区域,部分摊贩依然保留了多样的雨棚特征。形成变化、生动、多样的立体空间效果。
通过调研和考察,我们发现在拥挤和杂乱的背后,这里可能是富顺县城最具有活力和生活气息的地方,每天成千上万的市民在这里购买最新鲜的食材,与邻里乡亲碰面攀谈,附近菜农无论贫富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但是在风雨天、酷暑天,他们的售卖条件是最差的。设计师提出是否能保障这些菜农现有的售卖方式,但又能够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条件给他们?
当设计师面临一个设计对象的时候,影响设计的不应该只是设计师自己的主观臆想,应该是存在于设计场地内部的多种显性的和潜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地形、生态条件、气候、光照、生活方式、历史遗迹、行为活动等等。这些信息作为设计的第一个灵感来源,同时也是形成设计独一无二性的基础,更是营造场所属性的重要依据!
▲ 混凝土水洗石筑块给予每个菜农,一个基本的歇脚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形成一个临时摊点,晚饭后,这里又可以变成周围市民们休闲散步的小广场。
▲ 一个完全平等的公共空间,在不同时段内可以扮演不同的功能和角色,服务于不同的人群,该空间在特定的条件下,亦可以为底层民众提供生产的机会和条件。
▲ 市场建筑本身由于年代久远,物理条件老旧,建筑师通过对来自于日常食物的中文名称在立面上的排列,进而形成一种具有强烈地标意味的环境特征,同时鲜艳的色彩也给整个目前显得残败不堪的老城区注入了明快的活力。
▲ 我们希望改造后的东瓜山市场,并不会失去原有的大量低收入人群在这个区域中的街头巷尾寻找生活的机会,附近菜农在街道的公共空间中与市民们的互动完全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过街道设施或家具的设计,提供多样化、可变性的空间形态,将城市生活的丰富、供给的需求、传统的方式、和谐的市井,如数展示在这个区域当中。
点击查看往期「奥本辛斯」原创文章
版权声明
本文于2017年1月
在AXD空间艺术第34期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