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1748天早安问候。
走向分离的亲子关系,是你我的人生修行。
这世上所有的关系都注重团聚,唯独亲子关系指向分离。
如何才能修好这门人生的必修课?
1.父母先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成功的逻辑》指出:“我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从我们出生起,我就是我,你就是你,不隶属于任何人,我们的人生只对自己负责。”
哲学三大问之首——“我是谁”,至今对很多人来说依旧是无解的答案。
我是谁的子女?谁的配偶?谁的父母?
哲学未必需要了解,但我们可以以此引导行事准则:
不论我处于哪种关系,核心根本在于“我是我自己”。
先为自己负责,以我的“意志”过好我的人生,接纳、充实、悦纳自我,在“爱自己”里充沛能量,再用这份能量爱孩子。
2.父母要在“分离”中学会“拥有自我。”
玛格丽特·马勒在“分离个体化”中提出:
“有分离才有自我,才有个体存在的感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活着。”
从父母、子女的关系中分离,是一个人向独立和成熟发展的必经之路。
为人父母要理解这份“分离”,才能在互相依赖的亲子关系里懂得培养孩子独立的意义。
3.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引导孩子为他的人生负责。
“控制”来自于父母的恐惧、愤怒和情绪化思维。
“引导”则充满智慧,能鼓励孩子寻找并信任自己的才华和独立。
《亲密关系》一书建议父母:
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人财产”转变为“将孩子视为暂时的照顾对象”;
将“告诉孩子怎么思考”转变为“鼓励孩子提出疑问”;
将“安排好孩子的未来”转变为“鼓励孩子去做喜欢的事”;
将“习惯担心孩子”转变为“习惯信任孩子”。
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交流,帮助孩子行成自己的世界观,而不是强加父母的价值观。
纪伯伦有首诗说得好: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与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这个“他们”,是孩子、其实也是父母、是夫妻、是你、是我……
愿你我,在亲子关系这场“分离”的修行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独立”的路。
坦坦荡荡、欢欢喜喜,为自己的人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