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小朋友就冲过来嘚啵嘚啵跟我讲他拿小块乐高摆了新造型,让我看看怎么样,手都没顾上洗,就被拉着去参观。
小朋友信心满满地问:“妈妈,你觉得我摆这个新玩具怎么样?”
简单敷衍地说“好”,已经满足不了小朋友希望得到肯定的愿望了,要夸,还要夸得具体可信,对,就是“精准鼓励”——这次组装的这辆玩具车样式很新潮,哇,还带了直升螺旋桨,陆空两用的啊,真有创意——这个最有效,既能给忙活半天玩儿得不亦乐乎的小朋友肯定,让他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又说得具体,不会因空泛让他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对自己认知不清。
一句话的精准鼓励,表达的是对问者的同理心和接纳。具体地肯定优点,会让问者感受到自己被看见,被关注,这是问者问这句话时内心的情感需求。
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莫不如此。
周末一大早用心用力地做了红薯糕,小朋友开心地凑过来边吃边说好吃得很,赶忙喊爸爸过来尝。我问先生味道怎么样,他说:“面太多了。”我声音里透着不悦脱口而出:“面再少就露馅儿啦!”
说完我也才意识到,我自己问人家怎么样,却听不得人家说不怎么样,这是要人家怎么样嘛?!
可那一刻,我就是想让他肯定我的用心和劳动。
他也立马反应过来:我问他,无非是想听到他亲口表扬,不是让他当点评指导的,更不是让他给差评的。忙改口:“好吃好吃!”
还好小子醒悟得及时,不然我下意识就会给脸色闹情绪的。
当然,这种时候,觉知我自己作为问者心底的需求,又想起我跟孩子的互动时我作为被问者感知到的孩子的需求,真切地意识到:
不管谁问“我做这件事怎么样”,都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赞扬,无一例外,千万不要在这种时候吧啦吧啦讲一大堆意见建议,那样做,轻则把天聊死,重则没朋友。
人人都喜欢跟高情商的聪明人打交道,如沐春风,轻松自在。
所谓“高情商”,不过是心里有别人,能看见人际关系中对方的需求,且有能力智慧地满足对方,简单地说,“放下我,看到你”。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是不容易。
哲学家罗素说:“一个人要想得到幸福,第一步就是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
这句话反过来来理解,就是不刻意捅破别人的“以自我为中心”,高维度有胸怀地接纳,让别人开心的同时,也是自身修养和层次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