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要被文字给逼疯了。往往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构思好的文章在你动笔那一刻,都变得面目全非,然后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又删了。以前它是你表达内心的一种引以窃喜的方式,如今成为你的傀儡毫无生机,如死灰沉寂。
我早已想不起第一次想要写作的缘由,也许是应试教育的强制性要求。第一次受到表扬是在小学一次写作比赛,写的是外婆家的河。也是在小学见到了第一位文学作家曹文轩老师,他的很多文学作品例如《青铜葵花》、《草房子》、《我的儿子皮卡》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他当时在演讲中送给我们四句话 ,如今早已惘然。现在想想我得感谢我的语文老师和母校给了我很好的阅读氛围,让我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并且坚持做读书笔记。而那时看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也让我一直童心未泯、人性本善的态度为人处世。
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日子,经历了初中、高中,我换了很多语文老师,写作水品也居于中庸。我从未想过会从事写作这一行,出名的作家是食物链的顶端,大多都是低层的新手在拼死挣扎,要强的我一直抱着要做就最好的心态作为我的选择。
直到进入大学后,我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加上对本专业的不热衷,才重拾了文字一个一个码起来,建筑我内心的精神堡垒。在此期间,我看的大多也是杂书,全凭喜好。那段日子是我最惬意的时光 ,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精神上的打击,我欢快的像一条回到大海的鱼,自由自在。
后来,我开始不满足现状,尝试写文投稿,一直以来没受过什么打击的我在退回几次稿之后,我清楚认识到,文字的含金量比我想象的要大的多。即便是一个信息量爆发的时代,仍然是等价交换,你想要有人欣赏有人愿意出钱买你的文章,你有什么资格带给他们等价的回报呢,在这段日子里,是我过的最煎熬的时光。
让我感觉到更恐怖的是,文字是一个无底深渊。如果你一开始就抱着盈利的目的,而你本身储备不足,驾驭文字的能力不够,那么你将无时无刻处在焦虑当中。你像是个无头苍蝇到处碰壁,脑袋里整天只剩下嗡嗡声。你每天花大量时间收集资料,查看各种热点,找公众号风格,各种投机取巧,花费你大量精力,然后要花上几小时时间写一篇让你无比费脑却丝毫记不起写什么的文章。你抱着侥幸的心理给可能性比较大的编辑投了稿,期待着能够收到回复。然而稿子一去不复返,早已石沉海底。
接着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具备写作能力了,感觉自己是被上帝遗弃的孤儿。我害怕自己的文字被别人看到,被嘲笑,被说是狗屁不通。这不但是对自己无厘头投入的精力的不值,更是对写作本身的怀疑。
如果有什么是与回报不成正比的,那么一定是写作。我所有难过、痛苦的情绪都因写作而起,却不能归罪于它。写作本身有什么错呢,错的是我走错了路用错了方法。而我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所幸所有痛苦知道了来源都变成了宝贵的经验。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逃不过执着二字,工艺需要工匠精神才能成为艺术,文字也是如此 ,想要流传千古被世人传颂,又岂是一朝一夕能够锻炼出来的,没有经过千锤百炼,又岂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有事情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可循,想用投机取巧走捷径,最终是通往死亡之路。
文字能载舟亦能覆舟,当我走进死胡同时,我被压迫的仿佛要窒息;而我脱离捷径的苦海,它是安抚我心灵的灵丹妙药,与真正的有学之士面对面交谈的时候,我惭愧而又渺小如一叶扁舟,在知识的海洋里,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就怕你把自己放在井底,以为那就是你看到的全世界。
然而当你接触的越多、看的书越多时,你就越发感慨自己的无知,从而更加摄取知识,充实自己。在这条路上,你走的越远,就会越加孤独,陪伴你的只有浩浩荡荡的整个宇宙天际。你不计成本不计精力的投入,谁说这样一种孤独是一场悲剧呢,这是对生命的孜孜不倦的探求;是对生活的释然寻求方法论;是对心灵的寄托寻找藉慰。
我们是刚开采的矿石,需要历经岁月雕琢,也需要名家加以雕刻,才会成为璞玉。那些经历过的无人所知又艰难的岁月,虽然孤独难熬,但会成为沉淀铸造铜墙铁壁,成为知识的主人,才能游刃有余,有着文人骨气和学者风度。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本身及其微小,正是一复一日地潜心投入,方可成为大家为世人授业解惑。吾等可愚,但不必过度聪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