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已经和大家做过了自我介绍,相信有兴趣的朋友已经对职业健康安全有了那么一点点的了解。为了方便,在这里我们把职业健康安全这个名词,先用安全来代替。那么今天和大家聊聊什么呢?我想首先要和大家聊一聊安全科学的发展。
其实说起安全,我个人认为它与我们的距离即“远”又“近”。说它“近”,是因为安全无时无刻都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相伴相生。比如,在远古时代原始人为了提高抵御野兽的侵袭,制造了石器和木器;早在六七千年前半坡氏族就知道在自己居住的村落周围开挖沟壕来抵御野兽的袭击。说它“远”,是因为安全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或科学被认可、被研究却却是近代才有的事情。
安全科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7世纪之前(工业革命之前),在这个阶段人类仍处在农牧业及手工业时代,此时对安全的认识论是宿命论,方法论是被动承受型的。在此阶段,人类对于事故与灾害听天由命,无能为力,认为命运是老天的安排,神灵是人类的主宰。面对事故对生命的严酷践踏,人类无所作为,只能对灾难与事故被动的承受,生命与健康的价值泯灭。
第二阶段是在17世纪(工业革命)至20世纪初,随着生产方式的变更,人类从农牧业进入了早期的工业化社会—蒸汽机时代。由于事故与灾害类型的复杂多样和事故严重性的扩大,人类进入了局部安全认识阶段。人类开始建立在事故与灾害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有了与事故抗争的意识,学会了“就事论事、亡羊补牢”等事后型管理方法论。在此阶段主要发展了事故学(以具体事故作为研究对象)理论,像事故分类、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事故分析和事故预防都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
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初至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建立了事故系统的综合认识,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安全的范畴,方法论也进入了综合对策和系统管理范畴。此阶段以危险和隐患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基础是对事故因果性的认识,以及对危险和隐患事件链过程的确认。建立了事件链的概念,有了事故系统的超前意识流和动态认识论,确认了人、机、环境、管理事故综合要素,主张工程硬技术手段与教育、管理软手段综合措施,提出超前防范和预先评价的概念和思路。在此阶段发展出了危险分析和风险控制技术。
第四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宇航、核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在安全认识论上有了自组织思想和本质安全化的认识,进入了安全系统阶段,方法论上讲求超前预防型管理。此阶段以安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物-能量-信息的安全系统要素体系,提出系统自组织的思路,确立了系统本质安全的目标。通过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协同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环境学、安全文化建设等科学理论研究,提出在本质安全化认识论基础上全面、系统、综合地发展安全科学理论。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人类对安全的认识再不断深入,解决各类风险的办法也不断增多,安全科学体系再不断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