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们无法做到?

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为什么想象与真实之间会有一座喜马拉雅山呢?

首先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我们过往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

我们在学习中,拓展了部分认知,有选择的留存了对自己有益的那一部分,

比如说,学习让人成长;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要做终身学习者。

我们看似懂得了很多有用的道理,却依旧在重复过去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没有实施的学习,只会像沙滩上的脚印,一个浪打过来,又回归原来的平静。

其次是自我评判。

过往的经历,我们积累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能帮助自己更高效的处理问题,

同时,这些经验教训也会羁绊我们,束缚我们无法开始,

因为,我们觉得完美达到我们想要的样子才是成功的,

其实,任何的改变都是刻意练习、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中流转的。

最后是因缘和合。

为什么要做出改变,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具体可以怎么改变,

因缘和合,需要动机、能力与提示同时发生。

比如说,

早上起晚了,孩子早饭来不急做了,

匆忙把孩子送到学校,你为孩子没吃早餐而自责。

于是,就按按发誓,明天开始闹钟一响就起床。

那么需要同时发生的是:

动机➡️给孩子做早餐

能力➡️早起才能做早餐

提示➡️闹钟一响就起床

当这3个要素,在一个场景里同时发生,

才会带来真正的行动改变。

我们无法做到,不是我们的原因,而是方法的问题。

放下自我评判,错误是我们寻找正确的必经之路,

带着欢喜心,积极主动去重新设计自己的行为,

从微习惯开始,即使过程有点儿坎坷,只要重新再来,

那么新的习惯正在慢慢形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