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为什么想象与真实之间会有一座喜马拉雅山呢?
首先是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我们过往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
我们在学习中,拓展了部分认知,有选择的留存了对自己有益的那一部分,
比如说,学习让人成长;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要做终身学习者。
我们看似懂得了很多有用的道理,却依旧在重复过去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没有实施的学习,只会像沙滩上的脚印,一个浪打过来,又回归原来的平静。
其次是自我评判。
过往的经历,我们积累很多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能帮助自己更高效的处理问题,
同时,这些经验教训也会羁绊我们,束缚我们无法开始,
因为,我们觉得完美达到我们想要的样子才是成功的,
其实,任何的改变都是刻意练习、循序渐进,循环往复中流转的。
最后是因缘和合。
为什么要做出改变,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具体可以怎么改变,
因缘和合,需要动机、能力与提示同时发生。
比如说,
早上起晚了,孩子早饭来不急做了,
匆忙把孩子送到学校,你为孩子没吃早餐而自责。
于是,就按按发誓,明天开始闹钟一响就起床。
那么需要同时发生的是:
动机➡️给孩子做早餐
能力➡️早起才能做早餐
提示➡️闹钟一响就起床
当这3个要素,在一个场景里同时发生,
才会带来真正的行动改变。
我们无法做到,不是我们的原因,而是方法的问题。
放下自我评判,错误是我们寻找正确的必经之路,
带着欢喜心,积极主动去重新设计自己的行为,
从微习惯开始,即使过程有点儿坎坷,只要重新再来,
那么新的习惯正在慢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