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思想在当今时代
黄孜雨
偶然看到《一种说法》中黄俊杰学者对“儒佛思想如何面对现代根本危机”问题作答。他认为“人们应经由比较的视野,而把儒佛的生命智慧,在对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转识成智’,并且‘摄智归仁’”。这个世界是由无量无边的个人所构成的,每一个人的修身养性,每一个人的自我完善,正是我们应对二十一世纪世界危机最根本的切入点。”他的回答引发了我的思考。儒佛思想如何面对现代根本危机的问题,是古老文化在现今社会如何生存以及发扬广大的问题。
易经贲卦彖辞中写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是也。文化自古以来都是因人们之间的交流、对人生的思考而生,它是人类生活的辅助品,使人们的精神食粮,也是其改善自身的途径。就此而言,文化与文化间并无根本的差异,就如《西游记》中儒佛思想时时刻刻影响着悟空西天取经,每一种文化其实更是我们寻找真我的路。
《与生命相约》中一行禅师写道:“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 我认为这句话很好。古老文化与现今社会发展趋势若是不能融合,也可自在。因为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千年,而人类的情感联结也可跨越千年。儒佛思想经千年而不衰,不仅因为它是历史的沉淀——而人们想要获得大视野与安心感,了解历史是再好不过的途径——同样也是一代一代人对人生处事的思考。
如韩愈的《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其实一方面也反映人们从出生开始,经历的是一个全新的过程,而这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对人生的疑惑,这时候,不论是儒佛思想,还是道家思想,都是帮我们开导人生的老师。从这一点上来看,佛儒思想是没有现代危机的。
正如《庄子》中:“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万物皆为一体,文化是否能生存在于它是否能被人记得与接受。如梁漱溟先生在面对社会动荡与思想危机时期,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赋予了儒学新的意义,适应了时代发展。儒佛思想不应将其他现代文化视为异体,而应该与其他文化交融,丰富充实人们的生活,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