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浴焚香、品茗赏花,
饮茶在中国文化中算是雅事一桩
可你知道吗?
早些年最流行的饮茶风尚
竟是与各种调味品的大杂烩组合
光看配料就是妥妥的黑暗料理啊
唐陆羽《茶经·五之煮》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本着积极求知、有槽同吐的精神
今天甄宝就和大家分享下
“中国人的喝茶简史”
01
最早的茶是提神药?
关于吃茶的鼻祖众说纷纭
这里就说一个历来点赞数最多的人物
神农氏炎帝
相传上古时期
炎帝在尝百草时就偶然发现了茶
于是他将其记录在了自己的小本本
《神农本草经》中: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这里的“荼(tú)”说的正是茶,
自从发现它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的功效,
先秦的人们就直接生吃咀嚼茶叶,
以此来解除一天的疲乏
02
茶是怎么成为饮品的?
光干嚼茶叶多不得劲儿
话说,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不再生吃茶叶的呢?
这里就不得不说到煮茶了
将茶作为饮品,先秦以前就已有案例
人们将茶树枝条和芽叶一并放在水中烧煮
然后饮掉煮成稀粥状的茶汤
这就是最早的煮茶方式
也叫做——粥茶法
此时的煮茶大概就和煮菜汤差不多,
茶叶也没有进行过加工
都是新鲜的原叶
因此被叫做“吃茶”
03
加点料,成就了煮茶的升级版
茶毕竟苦涩了点,总有人吃不惯
西汉时,有人脑洞大开,
寻思着要不加点盐?
还有姜蒜、橘皮、茱萸、薄荷等,
反正陆地上能找到的调料都用上一遍
……
这么做,其实是为了掩盖茶汤的苦涩
可实际上不就是一碗
“加了调料的菜汤”
▲《唐人宫乐图》中,桌上摆放的茶汤
总之,粥茶法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初唐
唐以后,干茶煮饮才是王道
04
一团茶末划开的新时代
晋代包揽了中国茶史上的两个第一
中国第一篇完整记载
茶叶从种植到品饮的文章《荈(chuǎn)赋》
以及,第一次研制出末茶法
也就是将茶叶碾成粉末熬煮的饮用方式
▲ 茶碾子法门寺地宫出土
“惟兹初成,沫成华浮,
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茶叶磨粉煮出来的茶汤碧绿可人
显然是很受人们的喜爱
到了唐代已广为流行
从此,饮茶告别了“粥茶法”的时代
但加调料的方式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说起来,末茶法也是“抹茶”的原型
昔日来大唐游学的日本青年
将其传回日本并发扬光大
我们现在吃的“抹茶”便是这么来的
05
煎茶和点茶,又是怎么一回事?
除了末茶法,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
还记载了一种非常流行的烹茶方法
“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锅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
腾波鼓浪,为三沸”
这种方法便是“煎茶法”
这里的茶叶主要用饼茶
而点茶法最早见载于
晚唐苏廙的茶书《十六汤品》
这时候不再是直接在锅里煮茶
而是将茶团研碎成茶末放在茶盏中
先用茶筅(xiǎn)的竹制工具调成糊状
再将煮沸的水注入茶盏中
待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后
取沸水冲点就可食用了
▲ 茶筅,外形和今天的打蛋器神似
▲ 茶团
这一整套点茶流程
虽然看起来不算复杂
但茶叶形态、用水、手法等
点茶的手艺处处都有讲究
▲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茶具
也就是这个时代
出现了两位喝茶讲究的人物
一个“茶仙”卢仝(tong),一个“茶圣”陆羽
所谓陆羽著经,卢仝作歌
一向被称为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两件大事
从此,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元 赵原《陆羽烹茶图》局部
明 丁云鹏 《卢仝煮茶图》局部
06
斗茶高手在宋朝
到了宋代,点茶法成为了时尚
无论是市井平民,还是官员贵族
都对斗茶十分热衷
我们从那时候的画作中
可以看出几分端倪
▲ 北宋宋徽宗《文会图》
没错,不爱江山爱艺术的宋徽宗
就是它的头号迷弟
说起来,斗茶的风靡有多半是他的“助攻”
由于皇帝爱茶,这一时期还创制出了
有“茶中王者”之称的龙团胜雪
▲ 南宋 赵松年《斗茶图》
▲ 元 赵孟頫《斗茶图》(局部)
▲ 元 佚名《斗茶图》
斗茶里的门道一本书都说不完
总的来讲,
一斗汤色,二斗汤花
汤色以纯白为最佳
表明茶质佳火候恰到好处
汤花是汤面上的泡沫
一比色泽及均匀程度
二比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时间,晚出为胜
光这汤花还玩出了花样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分茶”
你看,像不像卡布奇诺上的拉花
▲ 谁家新燕啄春泥
许多点茶高手用茶筅击拂茶面的泡沫
就可幻化出各种生动的图案
像是飞禽走兽、山川草木等
▲ 细雨鱼儿出
▲ 一啸山河动, 雄风撼九州
07
我们最熟悉的散茶是怎么来的?
到了明代,
明太祖朱元璋提倡节俭,否定了“点茶法”
他亲自下诏令:
“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
此后改煮茶为泡茶
还不用加调料,总算尝到了茶的清香
而饮茶也正式进入到了“散茶法”
▲ 明 文征明《品茶图》
▲ 明 唐寅《事茗图》
这是饮茶史上的又一大革新
同时由于发酵工艺的发明
喝了几千年绿茶的中国人
也开始喝上了黑茶、红茶、青茶……
说起来,现在的喝茶方式是越来越简单了,但人们对茶叶、茶具却有了更高的要求,可见雅这么一回事,不会因方式简化而改变,它其实就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而千年不衰的饮茶史,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人们从茶里品出了愉悦、品出了文化,这大概也是它为什么无可替代的原因吧!
—— END ——
也许你不想错过系列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东方美学 | 艺术品鉴 | 知识分享 | 博物闲读
欢迎各位爱物之人,
前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