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宅了一天,看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一天看下来,眼睛都快看瞎了,看累了就看一会辩论赛歇一会然后继续,到了晚上总算是把这本读了一周多的书翻完了。结束之后就感觉想写点什么。
习惯了看一本书之前先看看书评,看这本书之前看到的书评的都是说看完之后很痛苦,甚至很多人很长一段时间会从痛苦中走不出来。而奇怪的是,我是在读的过程中很痛苦,在读完之后却很坦然。读的过程中的痛苦,来源于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记不住各个人名,在读外国小说的时候,这是我一直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过还好这本书里面人不太多,而且加上人物性格比较突出,在具体的情节场景中,对应上具体的人不是一件太难的事。第二个痛苦的是,书里面有大段大段对宗教,哲学,艺术,道德,伦理的讨论与描写,其他的都还大概能看懂,但关于艺术的部分,对于我这样的一个从来没接受过艺术教育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开始的时候还硬着头皮看下去,后来干脆都跳过去了。而最深的痛苦,是因为自己刚结束一段短暂却深刻的感情,求不得,放不下,从而对菲利普对米尔德里德的痴恋而产生的感同身受,顾影自怜。
整本书都是围绕着菲利普在摆脱人生中的种种枷锁,寻找人生的意义,看了一半大概就猜到了最终找到的人生意义就是毫无意义,不过还是好奇菲利普会经历哪些事从而发现这一事实,而发现之后,又会怎么去面对虚无,是从此堕落,得过且过,还是能超脱出来。
这本书看到后面,总是给人看叔本华的感觉,网上查了一下,果然毛姆受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影响很深。
在上大学的时候,叔本华的一些书,对于当时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我,带来了很深的负面影响,曾经年少轻狂,飞扬跋扈,无知无畏,变得意志消沉,悲观,陷入人生的虚无痛苦中,不可自拔。
所幸菲利普在认识到人生的无意义后,还能够超脱出来,虽然作者没有明写,但是我的理解是:但求心安,去体验自然,感受生活,用自己的善良,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哪怕一点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