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涵
“佛系”是哪个段子手的灵感创作我是不得知的,常有耳闻。但在我的理解中,大概就是指那些对生活不言许多要求的青年。
再说上前些日子的“油腻大叔”。“佛系”一词刚看到时倒确实耳目一新。但会心一笑后的细品却能让人感到一丝苦涩在这其中融释着。如今的社会里充满了机遇和寻找机遇的人。不少人凑巧撞上了机遇,成了大众眼中的网红、创业者、明星,可更多的却是尚未有缘于机遇的人,这群人世世代代都存在着。如今,网络成为了其宣泄苦水的平台。种种对生活的失望,对前途的迷茫,转化为自己生活的一种态度,美其名曰“佛系”。
少不了有人对这一现象进行匿名的讽刺和攻击。的确,在当今社会里正需要的是创业,是勇气,是奋发向上的拼劲。一代青年应在老一代青年的肩膀上远眺未来。借过来人的画笔,绘自己的一片宏伟蓝图去,身心都应力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调调。家长也需要一个理由,摇着孩子的脑袋,对他说你想超过隔壁家的孩子就得像他们那样。
也少不了有人会对这般啧啧称奇,觉得甚好,说什么在这浮躁的社会,当有这样的一股子“清流”来,可这“清流”却是流向哪里呢?若是人人对其称赞有加,再加上效仿一行,那这个国家哪还有高谈阔论的政治家?哪还有潜心钻研的科学家?哪还有能领风骚数百年呢?百年国家民族大振兴之大计,就将化成一句“无所谓”或是只落个两三声苦笑,一耸肩的结局,岂不哀哉!
我有一个在外地读书的朋友。前日里,他回老家。我们相约小聚了一下。一见面,他便要说自己在大学里是如何的没有存在感,又是如何的把握住了机遇,最后又是如何如何的成功。聊到他失意落寞之际时,我不仅说了句:“那你可不也是一个佛系青年转变来的嘛。”但他下面一句话却令我哑口无言。他说本就没有什么佛系不佛系的,谁不是一边“佛系”,一边努力呢?
一边说自己佛系,一面又拼尽全力。即使是我这般蠢钝之人,也不禁以此为正理,在这个能使每个人吃饱穿暖的时代里,人们不再因物质的匮乏而焦虑。在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开始在社会中等待机遇,以追求更高水平的理想,佛系便成了他们所不得不安于的现状。网络上有不少关于当今名人的成功故事,其中不少的都要在里面加上一句“想来我那时也是一个佛系青年”来调侃自己。
如此想来,那些在微博,论坛上吵的不可开交的人们也该平息下来了,那些所谓的担忧者和赞成者也不该有什么担忧和称奇的了,就像进京赶考和前些年的跟党走一样,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社会现象。
这个世界,机遇很多,但更多的是一起争夺机遇。机遇就变得要求极高。就以曾经网络上流传的关于某公司保安的招聘条件为例,本是看门的清闲工作,却要求英语达到四级证书,大学文凭。现在看来我确实连个“保安”都不如,实在是自惭形秽。但如果要我一夜间大达到“保安”水平实在是不可能的。如此想来,像我这样的青年,倒不如佛系一点,别把功利看得太重,平心静气,以学习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更加理性。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加强。以免在力不从心的竞争中伤到自己,在面对机遇时却无能为力,最终得不偿失。
作为青年人,面对如此令人迷茫的社会,发发牢骚也是实在难以避免的,但只要在“佛系”的心情里,以丰富自我为目标,做到丝毫不懈怠,也算是一种不坏的时代特色。而对于这些颇具有时代特色的青年人,社会也不防“佛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