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5岁左右是最可爱的时候,这时他们都长得胖乎乎的,粉雕玉凿的,憨憨的着实可爱极了,并且他们正在咿哑学语,听说顺调。
小孩长到七八岁的时候,能够行自如,总想极力摆脱爸妈的束缚,独来独往。这时的他们开始特立独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社会。这个时间段也是他们最顽皮,最淘气,最不让人省心的时期。不是打架就是偷人家毛桃酸杏,或者打伤了人家的鸡呀猫呀的,要么,就是毁坏人家的庄稼,院墙什么的。人家生气地撵着满街跑,寻上门来告御状,免不了又是父母的一顿训诉责罚。难怪有的老爷爷老奶奶无可奈何地说,七岁,八岁猪狗都见不得。
农村老一辈人大多没文化,不会教育孩子,有些老人为了寻个开心,他们最爱逗孩子玩。最惯常用肢体动作来表达对别家孩子的爱,喜爱方式有摸摸小孩的头、小脸蛋。尤其爱摸小男孩的小弟弟。小男孩越是躲辟,他们越是穷追不舍。终于得逞了,开心一笑
还有一种不文明的现象,就是一些闲得无聊的人们在一起互相起哄,给小孩教小孩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名字和外号,小孩跟着他们学一句,他们爆发出一阵轰笑。孩子们懂什么,他们还会把这笑声当作奖励呢,更加的得意。他们傻乎乎当着家人的面喊叫他们的名字。家里人一股气一股笑,知道这是村里那起闲人的杰作。农村这种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在当时落后的农村,还没有学前教育,孩子上学一般都很晚。这种粗俗的方式也乘机充当了孩子们的学前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后,人们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三岁左右就送他们上学前班接受学前的启蒙教育。他们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到了文明礼貌。
我们中国人做事最爱走极端,从前像散养鸡式教育方式固然不对,不知耽误泯灭了多少人才,而现在又在走另一个极端,小小的孩子就背起了沉重的书包,他们弱小的身躯看着力不胜任,只好由爸爸妈妈上学放学接送时替他们背着。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课外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这哪是孩子的兴趣班,这是他们父母的兴趣班。
其实,他们的父亲也没办法。他们看着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承担这么重的负担,过早就失去本该拥有的快乐童年,过早地孩子们就戴上了近视眼镜。他们也心疼呀。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更优秀,将来能有个美好的前程。可是形势逼人,他们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优秀,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他们只能咬咬牙,狠狼心,掏出包里的辛苦钱。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多是高分低能儿。
听说有的大学生了,还不能生活自理,连自己的衣服都洗不了,隔段时间打包邮寄回家让妈妈帮着洗,然后又寄去。我不知这到底是懒,不想动手自己洗,还是真的不会洗,还是学习紧张没时间洗。反正无论怎么说,这是悲催的社会现象。
这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弊病。尽管上边三令五申明文禁止名种补课行为,但如今的应试教育又逼着他们去消极对抗,补课转为秘密的地下暗道。
要彻底,正真解放孩子,让孩子轻松,快乐,健康的成长,还有待于国家教育体制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的彻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