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把“行动”二字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提出了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构筑理想课堂是其中之一。“构筑理想课堂”,是指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追求个性的课堂,进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学校最重要的舞台,是师生生命展现最重要的一个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堂生活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成败。没有课堂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没有教育,没有理想的课堂,也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
这些话让我反思、深思,如何构建自己的理想课堂呢?
九年级数学教学最难的就是二次函数了,我们讲得昏天暗地,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效果甚微。我就开始想办法提高效率。
首先从语言上入手,对于常用的那条铅垂线段赋予另一个名字“定海神针”,告诉学生:孙悟空自从有了“定海神针”,就成了“齐天大圣”,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你想成为“齐天大圣”吗?那你就要拥有自己的“定海神针”。学生瞬间就来了精神,这条铅垂线段的求法记忆深刻。有时会遇上求其他线段的问题,我就告诉他们:我们给它来个改“斜”归正,还用我们的“定海神针”。
其次,从形式上入手。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思路讲解22、23题。比一比谁最会讲,最像老师,最能把你讲会。那节课有五个同学主动举手积极参与。其中体育课代表王行健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他很有范的站在讲台上,语言诙谐幽默,在思路上设置悬念、关卡,所有的学生们都被他吸引、带动,效果特别好。讲完后,我问:“王行健讲的好不好?”“好,太好了!”大家眼中带光,异口同声的回答。“好在哪里?”“幽默”,“面带微笑”,“很像你讲的”……“比我讲的好不好?”“好!”立即有人说:“还是你讲的好。”这是怕我不高兴啊。
这节课,从他们的表情上和回答中,我看到了“理想课堂”带来的效果。学生们神采飞扬,思维敏捷,有了我们的智慧碰撞,我看到了那几个学生的闪光点,很多学生也再次体会到学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