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仓位管理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前两篇在此:
完整的仓位管理,应该分4个层次,逐层规划。
仓位管理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曾说过4个层次分别是什么,此处就不重复了。
今天的文章,主要探讨解决第3个层次的问题,即:
1、假设股票账户总资金10万,合理而言,应该买多少只股票?
2、假设决定买4只,是平均分配,每只股票的极限仓位都是25%,还是应该有所区分,比如4只股票的极限仓位分别是10%、20%、30%、40%?
01 / 应该持有几只股票?
一、持股数量的影响因素
持股多少只,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1、时间精力的平衡;2、把握机会和降低风险;3、资金量的多少。
接下来一个个来说。
影响因素1、时间精力的平衡
这个主要是对持仓数量的上限有要求,因为个股并不是买了之后就算了,肯定还需要管理,监控持仓过程中的个股变化,即便是号称长期持有的价投也一样。
如果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团队,当持仓股数量超过5只,其实是很难打理的,会让人很容易疲惫。
持股中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其实涉及很多部分,我用最重要的交易计划和总结来举例说明一下。
交易计划和总结,无论谁问我,我都是建议他一定要做的,这是一个投资者进步的必需环节!(公号对话框回复「交易计划」,可以收到我正在用的模板及推荐软件)。
我自己曾有这样的深切体会,当我的持仓股达到或超过5只以后,每天收盘后,做交易总结和第二天的交易计划时,都会觉得有点累。
持仓个股多,所以要写的东西就很多,潜意识里就会想着赶紧弄完算了,或者简单写写算了,又或者某一天干脆就不写了,这种情况多了以后,敷衍了事的习惯就养成了。
每隔一段时间,这种坏习惯就会带给我一些沉重打击。
例如,假设我前一天晚上对持仓股做了总结和计划的话,按理说我是能发现某些持仓股其中的风险的,第二天开盘就该卖出,但因为我前一天偷懒了,所以第二天个股大跌后我才意识过来,此时为时已晚,亏损已经扩大。
类似的情况反复出现过很多次,每次之后,都让我重新意识到交易总结与计划的重要性,于是重拾习惯,但坚持一段时间后,又因为太累,又降低了标准,于是市场又会给我上一课,每次被上课,都会带来懊悔和自责。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这是我的精力管理出问题了,别看我现在谈起来似乎云淡风轻,但身处其中,其实是很难意识到根源在此的。
我后来明白,这个道理,用来其他地方也很有借鉴意义。假设某个好习惯,从大局考虑,是绝对应该保持的,但在保持习惯过程中,你常常觉得难以坚持,这时候就应该考虑,是不是自己的精力管理出了问题。
此时需要找到根源,想办法调整,要么降低该习惯的复杂程度,要么从其他不重要的地方省出时间和精力。
影响因素2、把握机会和控制风险
这其实就是仓位管理的初衷。
从把握机会角度看,持仓肯定不能太多,因为真正绝佳的机会,在A股的大多数时期,都是很难大批量出现的,如果为了分散而分散,就必然会将一些仓位分配到那些有点将就的机会上去,而这些有点将就的机会,常常是导致亏损的元凶。
从控制风险角度看,持仓肯定不能太少,因为无论早晚,只要我们还在市场,极端情况一定会出现,一旦出现时,损失就会太大,会吞掉很长时间以来的利润。
影响因素3、资金量的多少
对大资金而言,假设某只股票的目标持仓额太大,在交易时,尤其是短时间内就要完成交易时,可能自己的交易额就会带来股价的剧烈波动,以至于拉升自己买入的股价,拉低自己卖出的股价,是一种自我伤害。
但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散户而言都不是问题,即便是市值只有几十亿的股票,大多数时候,一天的成交额也有几千万,小资金砸进去根本掀不起什么水花。
二、合适的持股数量
在结合以上所有应该考虑的因素之后,来说说适合于绝大多数人的办法。
1、资金量若只有几千元,只够持有1只的话,那的确没办法,但假设够持有2只或以上,我的建议就是别全仓1只。
一些人会说,小资金成长最快的方式,是全仓一只股,然后做超短线。其实这句话本身是对的,但小资金亏损最快的方式,也恰好是这种。
能不能选择这种方式,得看自己能力是否已经具备,很遗憾的是,99.99%的人都不会,甚至经过艰苦学习之后也无法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先考虑怎么活得久,再考虑怎么赚得多吧。
2、资金量小于2000万,持仓2~5只。
具体是几只,根据自己资金范围适当调整即可,如果资金量再大,我认为8只股也是极限了,别忘了,有庞大团队支撑的基金,即便规模几十上百亿,重仓股也就只有10只而已。
3、此外,根据投资风格的不同,可能需考虑持仓股行业或风格的分散。
对于长期投资而言,行业的分散显得略重要,假设持仓3只,可能需要考虑配置在3个不同行业。
但如果是中短期投资,我个人觉得没有那么严格,假设在某一个短期内,只有一个版块具有极佳的投资机会,那么为了分散而分散,就会失去一些账户爆发式增长的机会,这种情况下,账户风险的控制,主要是用机会的筛选和果断止损来实现,而不是靠行业的分散。
02 / 每只股票的极限仓位设为多少比较好?
假设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日常持股4只,那么,是应该平均分配,每只股票的极限仓位都是25%,还是应该有所区分,比如4只股票的极限仓位分别是10%、20%、30%、40%?
这个问题,依然要紧扣仓位管理的初衷来考虑,即:把握机会、控制风险。
从个股分配角度看,把握机会,用个股成长性实现;控制风险,用个股稳定性实现。所以从科学角度看,个股究竟分配多少仓位,说到底应该由个股的稳定性和成长性决定。
一、价值投资
对于类似价投的长期投资而言,对稳定性、成长性大小的判断,源自对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常常和行业、个股市值、企业发展阶段等有关,而且稳定性和成长性,大多数时候都无法兼顾(非绝对)。
最常见的配置方法是,结合个人偏好,根据稳定性和成长性来进行配置。具体是:
(1)传统的价值投资模式,追求稳定性。所以波动大、成长性高的个股,不配置或用低仓;波动小、成长性低(但高分红)的个股,用重仓或满仓;
(2)价值成长股投资,追求成长性。波动大、成长性高的个股,用重仓或满仓;波动小、成长性低(但高分红)的个股,不配置或用低仓;
(3)讲究均衡的,就在两头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度。比较常见的是用大仓位保稳定(控制风险),小仓位博成长(把握机会)。
二、趋势投资
对于趋势投资而言,持股周期就是一个短波段或中级趋势,时间都不会太长,在这样一个短周期内,对个股稳定性和成长性的判断,基本都源自于当前K线形态和趋势。
关于稳定性,常常可以用近期个股走势的波动幅度大小来判断,假设近期股价上蹿下跳,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是放弃。
优秀的趋势投资标的,都应该是股价稳定性好的个股才对。而在一个短周期内,「好」和「好」之间,是很难进行量化对比的,从而根据这种稳定性来分配仓位高低,常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意义不大。
而关于成长性的判断,在不用分析基本面的情况下,一般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用市值。这是很多人常用的,所谓「天花板决定论」,小市值成长空间大,大市值成长空间小。
看起来似乎很合理,但在一个中短期内,股价成长性其实和个股市值常常没太大关系,宁德时代,3个月前,市值就超过7000亿了,最近3个月还是涨了70%,有多少小市值股比得上?这绝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第二种是用技术分析。技术分析圈里,其实是有一些方法可以预估一个形态未来的成长空间有多少的,比如,对于突破震荡区间的个股而言,预估的未来的第一个上涨空间大小,就约等于之前震荡时上下沿的距离,类似下图这样:
但遗憾的是,根据实战中的观察总结而言,这样的预估常常作用不大。
关于某种形态出现后,股价是涨是跌,我看到过还算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但关于未来上涨空间有多大,我只看到过不少的书和人在机械的说,却没有看到过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
我想根本原因是,根据技术分析,相对于长期趋势而言,短期趋势更容易判断正确,影响长期趋势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所以,综上所述,假设是做趋势投资,根据未来的稳定性和成长性来配置不同个股的仓位高低,除了增加工作量之外,意义并不大。
得到这个结论后,个股的仓位分配也就简单了:做趋势投资,为了自己省心,每只个股平均分配总仓位即可,既简单,也没有失去科学性。
03 / 总结
一、应该持有几只股票?
1、只要资金量并非只够持有1只的情况,就别全仓1只;
2、资金量小于2000万,持仓2~5只。如果资金量再大,持股数量也别超过8只;
3、对于长期投资而言,适当考虑行业的分散;如果是中短期投资,几只股的机会都很好的前提下,能兼顾行业分散则兼顾,若无法兼顾也没必要将就。
二、每只股票的极限仓位设为多少比较好?
1、价值投资,根据个股的稳定性和成长性来进行配置。结合个人偏好,追求哪一端,就将大仓位分配到哪一端。
2、趋势投资,为了自己省心,每只个股平均分配总仓位即可。
作者:雪球不冷(公众号/知乎同名)
一个不安分,但守己的全职股票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