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偶尔需要点激情和小浪花,也需要有个小目标。
日复一日,校园学生,职场小白,部门小组业务负责人······三点一线不变的是节奏,而点和线已经截然不同。
重复的轨迹,像打磨地锃光瓦亮的车轨,拖着我不断向前,生活的远方是哪个站点?只有本人才是握住方向盘的司机。
上午和宋老师视频,让我帮她纠发音。她再次提到,参加工作时间这么短就做到业务负责人,表现不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我不断努力。老师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我的自豪和期待。
而我这大半年也经历了一段坎坷的历程。从深圳急匆匆北上,阴差阳错进入公司,两个月后想着辞职,被委以重任后决定留下,一步步直到今天,俨然成为了部门的老员工。互联网公司整体年轻,入职不到一年就算老员工的案例估计也不多。
从负责一个23人的团队,到负责7人的团队,我顺利完成了领导安排的任务。第一个团队起步时,自己兴奋的背后也隐含了些许惴惴不安。追求极致、强烈的责任心让我在梦里还在念叨工作。那一段时间甚至有点失眠。等到第二个团队,我就轻车熟路了。此时,我已经不需要从事最底层的繁琐工作了,开始简单的做一些日常管理。那天,领导把我和我之前的小组长一起叫到讨论间,告诉我们接下来的工作规划,她负责国内,我负责国外,听完后我异常兴奋,颇有大展宏图之志的意气风发。这种情绪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一直激励感染着我。
两天前,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完毕。我还是原来的底层架构,估计得等到下次竞聘之后我的名片上才会发生变化。虽然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内心还是略失落。工作中的一个小成果能让我开心一天,激励我一天;一个小失意也能让我郁闷半天。是我不够成熟吗?是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
不管怎样,太患得患失终究不好。工作中所需要的格局应该再大一点。
近两周,新团队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只有7个人,相处的也很融洽,每天只需要在工作群里监督一下工作、回复一下疑问。闲下来之后,我就忍不住分析、预测自己的职业道路。因为架构没变,而失意半天,大抵是过闲导致的。于是开始背诵Economist,开始学习英语。不断给自己充电,这应该是每一位在首都工作的90后需要坚持去做的事情。
许久不写东西,再下笔时骤然生疏了很多。当把自己乱如麻的思绪形成于笔端、付诸于文字的时候,一切尽在掌控中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是一段闲置期,停下来梳理一下自己的灵魂,让灵魂跟上身体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