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文章专注于中国古代史,但选材向来随意。既写王侯将相,也说世情民俗,忠良国士不嫌多,阉宦奸佞不放过,偶尔也聊聊宫闱内的帝后爱情。不过也不是没有引起过争议——我曾感慨于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的长情,一激动下笔万余言,结果还是遭到了某些(怀疑是女性)朋友的狂喷:
都被人当成笑话了,所以得赶紧狡辩几句。
皇帝的爱情,必须首先服务于政治,否则弄不好就得祸国殃民。
话说皇帝这种生物天生跟权力就是一对双生子,二者合一则天下无敌,二者相离则生不如死。所以任何一个正常的皇帝一生所为无非三件事:揽权、掌权、守权。哪怕是他们的感情生活也必须服务于这个目的,因为在现代人看来的所谓“纯洁无瑕”的爱情对于皇帝来说很可能是一剂毒药,弄不好就会祸国殃民。
举个例子,经常看到有人吹捧明孝宗朱佑樘与张皇后之间爱情的美好、是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帝后典范——先不论朱佑樘专宠张皇后有着一大堆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且看他搞一夫一妻的结果是什么。
张皇后产有二子,长子为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次子朱厚炜则早夭。所以朱佑樘别无选择,只能将皇位传给朱厚照。这位明武宗的功过是非先不去评判,但荒唐任性这个论断没错吧?31岁去世时连个儿子都没有也没冤枉他吧?以至于大明皇统断了传承,只能拉堂弟朱厚熜来充数也是事实吧?
朱厚熜即位后就搞了场“大礼议”运动,关于他该认谁当爹的破事造成朝堂动荡达20年之久,还闹得君臣离心、党争不断,奸佞横行。更要命的是,大明皇统从朱佑樘转到朱祐杬一系、四脚蛇变成了五爪龙后都出了些什么玩意?朱厚熜、朱载坖、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跟大明朝之前的皇帝比,有哪一个能算是像样的?更何况这几位执政的120多年中,竟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宅在深宫不肯上朝理政(当然这得归功于朱厚熜和朱翊钧),肯露头的不是好色如命就是贪玩胡闹,这样下来大明朝要是还不完蛋那才是真见鬼了。
试想,若非朱佑樘死活专宠张皇后一人不可,而是再娶几个小老婆、多生几个儿子,那么朱厚熜就只能蹲在安陆(今湖北钟祥)干瞪眼了,大明朝的历史会不会变成另一副模样?
从这个角度而言,大明朝是毁于朱佑樘对张皇后的专宠,甚至说是毁于一夫一妻也不过分。
既然当了皇帝,娶老婆就别光顾着感情了,赶快生一堆儿子再说。这样既保证了皇统顺利传承,说不定还能利国利民,然后他才有资格去奢求什么爱情。
所以那位把我的文章当笑话看的朋友,纯属是拿今人的观念去苛求古人。所以您认为这是个笑话,那就笑话吧……
可能还有人不服气——皇帝的儿子少了,帝位传承才能少些烦恼和波折。岂不知皇子一多麻烦也多,无论是像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还是唐朝初年的玄武门之变,类似“停尸不顾,束甲相攻”的这种父子兄弟相残的人伦惨剧,不都是皇帝儿子多闹的吗?
这话看似有理,实则荒谬。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史中,凡是没有通过激烈的竞争就顺利即位的皇帝,有几个能出息的?能成为一个守成的庸主就不错了。相反那些从一大帮兄弟、侄子乃至老爹手中抢得帝位,或者是登基前历经坎坷的家伙——像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洵、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明成祖朱棣、明孝宗朱佑樘、清世宗胤禛等等,即便不是明君雄主,起码也是能人狠人,岂是那些养在深宫妇人之手的货色能比的?
事实上“夺嫡”就像是在皇帝登基前的一场终极大考。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对于一个皇帝而言,差别是极其巨大的。虽然这种“大考”非常残酷而且会造成混乱,但从长远来看,无论于国于民于君大多是利大于弊的。
呃……本来是说两口子的事,结果尽说儿子了,赶紧扯回来。
皇家不是没有爱情,也不乏童话。但古今有异,不能一概求同。
事实上,爱情这种东西在皇宫里确实是件稀罕物。
一夫一妻制被许多人视为西方舶来品,这事还真不好说。毕竟在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实行的并不是许多人以为的一夫多妻制,而是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两者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差别的。而作为天下至尊的帝王,在婚姻制度上自然也得高人一等,比如在数量上就有着明确的规定,臣子不得“僭越”: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礼记·昏义第四十四》)
也就是说按照周礼的要求,皇帝有名号的大小老婆可以有121人。事实上我们翻翻历代皇帝家的户口本,就会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老婆的数量上并没有“达标”,但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有多么克己自制。毕竟皇宫里还有少则几百、多则成千上万的宫女,只要皇帝有想法自然可以手到擒来。所以对他们来说,爱情类似盲肠,是一种多余无用的东西。
秦始皇嬴政连个皇后都懒得立,反而收万千六国美女于阿房宫,却只当做战利品收藏、炫耀,使其“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阿房宫赋》唐·杜牧);对于自称“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汉武故事》晋·葛洪)的汉武帝刘彻来说,无论是青梅竹马的陈阿娇也好、长相厮守的卫子夫也罢,哪怕是美得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给他生下接班人的钩弋夫人,都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货色,更是首创“立子杀母”的恶劣先例;唐玄宗李隆基倒是爱煞了他的前儿媳,只是一朝自身难保时,便毫不犹豫的赐给了她白绫一条;至于晋武帝司马炎,因为后宫美女太多,患上了选择障碍症,干脆想出了“羊车望幸”这一妙招:
“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后宫众美女为了邀宠,都把心思用到勾引羊身上去了——这特么的要是爱情,也算是挺感天动地的。
但皇帝也是肉体凡胎,固有冷酷无情或视女子如玩物者,但也不乏如普通人那般多情长情者。
唐太穆皇后窦氏出身不凡:外公是北魏西魏两朝权臣、北周奠基者宇文泰,老爹窦毅出身名族扶风窦氏、是东汉大鸿胪窦章的十二世孙,老妈是当朝襄阳公主,更被舅舅周武帝宇文邕宠爱得无以复加——总之,拿天之娇女来形容窦氏毫不为过。
出身好、长得美,这样的姑娘岂能乏人追求?所以当窦氏及笄之后,前来求亲的世家豪族就络绎不绝,简直快踏平了窦家的门槛。不过窦毅认为“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于是就出了个难题——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求婚者唯引弓射中孔雀二目,才有资格做他的女婿(由此可见隋唐时的尚武之风,要换在两宋以后估计就要拿孔雀吟诗作赋了)。结果一连好几十人都悻悻而归,唯有一人箭无虚发,最终抱得美人归,他就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并由此诞生了一个成语“雀屏中选”。
插一句,唐太宗李世民有箭术无双之美誉,恐怕是得了他老爹的真传。
李渊和窦氏婚后十分恩爱,两口子一口气生下四子一女——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哪个不是鼎鼎大名?平阳昭公主更是难得一见的巾帼英雄。
可是就在李渊即将建功立业、定鼎天下的前夕,窦氏却不幸病逝。窦氏的早逝,给了李渊沉重的打击,后来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夺嫡时表现优柔寡断、玄武门之变后黯然禅位,其实都与此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李渊建唐之后,立即追封早逝的爱妻窦氏为皇后,并从此再未立后。
李渊的后宫里妃嫔成群,当了太上皇以后更是沉湎于酒色不可自拔,儿子生了22个,女儿也有19个,怎么看都像是个大色鬼。
可谁又能说在他的人生中没有过爱情?当年那个箭无虚发的英武少年和温柔美丽的贵族少女间的故事,又曾羡煞过多少世间男女?
李渊的“老姨夫”、隋文帝杨坚一生也只有一位皇后,那就是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不过李渊不另立后是自愿的,杨坚却是“被迫”的,而且在独孤伽罗的“威慑”下,差点也像朱佑樘一样成了一夫一妻制的代言人。
因为老杨是个悲催的重症“气管炎”患者。
杨坚继嬴政之后再度终结了一段长达数百年的乱世,文治武功没得说,杀伐决断无人比。他的功绩就连老外都服气——在1978年于美国出版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有3名中国皇帝入选,即嬴政、杨坚和铁木真。
不过一回到家,老杨立马就成了怂包软蛋。
首先是身份的差距。独孤伽罗的老爹是鲜卑大贵族、北魏八柱国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帅哥之一的独孤信。最重要的是独孤老爹不但人长得帅,还特别会生女儿,堪称史上最牛老丈人:
“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唐)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唐),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引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而杨坚一朝得势就跑去弘农杨氏认祖归宗,但基本没人认账,因为这家伙大概率是出身山东寒族。在那个强调家世和血统高于一切的年代,估计老杨一瞅见自家媳妇就心虚自卑。
其次是作为患难夫妻,独孤伽罗对杨坚最终成事助力良多。宇文氏篡西魏以后,独孤信受到猜忌被逼自尽,杨坚也与权臣宇文护交恶。患难夫妻百事哀,但也能增进感情,著名的“誓无异生之子”便诞生于这一时期——后来老杨共育有5子4女,皆为独孤皇后所出,高祖文皇帝果然信人也!
当暴君宇文赟欲处死皇后杨丽华、也就是杨坚长女时,独孤伽罗独闯宫室,“诣阁陈谢,叩头流血”,不但救下女儿一命,还免得家族惨遭株连之厄;在杨坚犹疑于是否篡周自立时,又是独孤伽罗建言“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这才让杨坚下定了决心。
从这个角度看,说杨坚就是被独孤伽罗拎着耳朵拽上皇帝宝座的也不为过。
隋朝建立后,杨坚立马册封独孤伽罗为皇后(当然他也没别的候选人……)。帝后二人每日携手上朝、携手治国,下班后再携手“同反燕寝,相顾欣然”,这种24小时黏糊在一块、相看两不厌的情况在史上堪称空前绝后,被称之为“二圣”——请注意,杨坚夫妇这个“二圣”可比唐高宗李治两口子含金量高多了,毕竟李治好几次想废掉他的前小妈以实现“独圣”。而杨坚呢?你借他几个胆子怕是也不会有这个念头。
哪怕独孤伽罗已经快60岁了,史书中仍称其为杨坚的“宠妇”。
杨坚夫妇也曾闹过别扭。
比如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已经58岁的老杨坚终于出了把轨(推倒了尉迟迥的孙女)。独孤伽罗大怒之下干净利索的整死了“小三”,这下子怂了一辈子的老杨作为男人的自尊心终于被刺激到了,于是雄起了一回,悍然决定……
废后?您想多了!
被老婆欺负得委屈巴巴的杨坚选择的是离家出走:“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不过被老婆强势压制的男人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杨坚就不幸迷了路,幸亏得高颎、杨素两大重臣及时赶来救驾,又铺好了台阶,老杨这才发出一句“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本段引用均同上)的著名牢骚以后,乖乖回家跪搓衣板去了。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独孤伽罗病逝,已经62岁的杨坚不顾反对、以病弱之躯冒严寒奔波数百里,将爱妻送往太陵安葬。此后的杨坚虽沉湎于酒色却郁郁寡欢,两年后便辞世,终于实现了与独孤伽罗“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夙愿。
这样的爱情,难道不像个童话?
更像童话的,是西魏废帝元钦和宇文皇后之间的故事。西魏一朝本就是权臣宇文氏家族手中的傀儡,元钦欲摆脱这一命运,视宇文泰为死仇,却被迫纳其女为后。
这种政治婚姻本应是场悲剧,然而元钦和宇文皇后却一见钟情,婚后关系好得蜜里调油,元钦甚至因此不肯再置妃嫔,只宠爱宇文氏一人:
“废帝(元钦)皇后宇文氏,周文帝(宇文泰)女也……废帝之为太子,纳为妃。及即位,立为皇后。志操明秀,帝深重之,专宠后宫,不置嫔御。”(《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
所以元钦和宇文皇后才是史上第一对坚持一夫一妻且至死不渝的帝后。
后来元钦因谋刺老丈人宇文泰不成被鸩杀,宇文皇后本可以回到娘家去。以宇文氏的权势,她无论是寡居还是改嫁,富贵安乐的日子都少不了她的。
可是宇文皇后却选择了殉情,追随心爱的丈夫而去。
这不但像是童话,已经是那种不似人间能有的童话了。
再比如在现在的影视剧中以风流著称的乾隆皇帝,其实不但痴情而且长情,只不过他的感情只属于富察皇后而已。
被人戏称为“打油诗之王”的乾隆皇帝,一旦转头去缅怀早逝的富察皇后、“为你写诗”,俨然才情就蹦着高的往天上窜。就算不比李杜,也能让古今大多数诗人自惭形秽,比如下面这首: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四依皇祖南巡过济南韵》清·弘历)”
(因富察皇后病逝于济南,乾隆皇帝一生九过济南而不入。)
乾隆皇帝一生为富察皇后写下的悼亡诗多达百余首,虽不能说是首首佳作,但用情真挚、感人至深,绝非他那些多如牛毛的“御制诗”可比。更不用说那首著名的《述悲赋》——古今悼亡诗无过元稹《离思五首之四》者,悼亡词无过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者;若论悼亡赋,能比得上乾隆皇帝在富察皇后百日丧期时所作之《述悲赋》的,恐怕也是屈指可数吧。
这难道不是因为爱情使然?
哪怕是在被视为文明程度最低、最野蛮粗鄙的女真人那里,也不乏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其实类似的故事哪怕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只不过大都被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不为人所知而已。
所以我再讲个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故事。
在人们的印象中,女真人原始野蛮、粗鄙无文,看上去好像跟美好的爱情完全扯不上关系,其实不然。
金世宗完颜雍,女真名完颜乌禄,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名将完颜宗辅之子,是金朝的第五位皇帝。不过完颜雍的这个皇帝得来的可不容易,甚至堪称九死一生。
因为金朝的帝位传承,基本上是秉承着(势力)强者上、庸者下的原则,身份、血统再正宗也是白扯。所以完颜阿骨打死后,传位于弟完颜吴乞买,之后再传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完颜亶,此后海陵王完颜亮又弑君自立。不过完颜亮倒行逆施、丧尽人心,终于在伐宋时被自己人干掉,被完颜亮欺压得最狠、憋了一肚子火奋起反抗的完颜雍这才被推举为帝。
而在这一过程中,完颜雍痛失爱妻,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
乌林答氏,出身女真贵族世家,5岁时便与完颜雍订婚,并于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成婚。婚后夫妻恩爱,很快就育有一子,即金显宗(为追尊)完颜允恭——插一句,此后的金朝皇帝,均为完颜雍和乌林答氏所出一系。
而这两口子的不幸在于,他们连续遭遇了两代暴君,经常连生命都难以保障。而在史书中被誉为“金代九君,世宗最贤”(《廿二史劄记·卷二十八》清·赵翼)的完颜雍,在恐惧和压力之下却举止失措、犹疑不已,全靠妻子乌林答氏独撑大局。
在金熙宗完颜亶执政晚期,时常借酒发狂、动辄杀人,宗室完颜元、完颜查剌,皇后裴满氏等先后被滥杀,时任兵部尚书的完颜雍也危在旦夕。此时乌林答氏便劝其将家传的玉带献出,使得完颜亶对于完颜雍的印象大为改观,对他再无猜忌。
完颜亮弑君自立后,表现得比完颜亶还要疯狂,不仅大开杀戒,而且对完颜雍这个口碑、德行俱佳的堂弟深为忌惮,欲杀之而后快。在完颜雍一筹莫展时,又是乌林答氏故技重施,让其献宝于完颜亮,这才暂时解除危机。
就在这对夫妻相扶相持、勉力求生之时,大祸终于临头——好色的完颜亮听说乌林答氏貌美且贤,便想占为己有。于是他趁完颜雍出外之际,诏乌林答氏赴中都,欲强行占有之。
乌林答氏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她若拒诏,完颜亮气急败坏之下自己的丈夫必然性命不保;而她若应诏,则必贞洁不保。于是这个对爱情忠贞且烈性的女子,毅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后既离济南,从行者知后必不肯见海陵,将自为之所,防护甚谨。行至良乡,去中都七十里,从行者防之稍缓,后得间即自杀。”(《金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二》)
临死前,乌林答氏给丈夫留下遗书,这就是著名的《上雍王书》。在遗书中,乌林答氏恳请丈夫“勿以贱妄故,哀毁以伤生,而做儿女态也”,并为其献策曰“修德政,肃纲纪,延揽英雄,务悦民心,以仁易暴,不占有孚矣”,以等待时机“一怒而安天下”。
昔有诸葛隆中妙计定三分,今有乌林答氏临终良策教夫郎——完颜雍虽然因为爱妻之死痛愤欲狂,但他还是习惯性的听从了妻子的安排,忍辱负重后择机起事,终于成就大业。
完颜雍一生册封的有名号的妃嫔至少有7人,膝下10子14女中,也只有3子1女可以确定是乌林答氏所出——看上去他就是个现在许多女性朋友口中的“大猪蹄子”,可事实确是如此吗?
乌林答氏所诞3子中,赵王完颜孰辇和越王完颜斜鲁均早夭,被立为太子的完颜允恭也病死在了完颜雍之前,当时其嫡长子、后来的金章宗完颜璟尚未成年。如果完颜雍为爱妻守节不再娶,一旦他再寿短早死,几乎是靠爱妻性命换来的江山大业怎么办?乌林答氏岂非白死?
古代的伦理观、爱情观与现在不同。像元钦和宇文皇后、杨坚和独孤伽罗那样的情况毕竟属于个例,那么完颜雍对于乌林答氏的感情表现在何处?
完颜雍即位后,立即追封乌林答氏为皇后,并在此后29年中始终不肯再册皇后。恐怕在他的心目中,除了这位爱妻之外无人再与后位相配。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完颜雍册立其与乌林答氏所出的嫡长子完颜允恭为太子。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完颜允恭病逝后,立即册封其嫡长子完颜璟为皇太孙——哪怕当时他的成年儿子已经有了一大堆,而这位后来的金章宗还是个少年。
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完颜允恭过生日时,同为乌林答氏所出的豫国公主献舞,结果引得完颜雍感怀痛哭:
“此女之母皇后,妇道至矣。朕所以不立中宫者,念皇后之德今无其比故也。”(《金史·卷六十四·列传第二》)
厚待后族、四时而祭,史料中“哭之恸”、“流涕”之类的记载比比皆是。能让这位皇帝心心念念、终生不忘的女子,此生也仅此一人而已。
这就是古代帝后爱情的真实写照,可能夹杂着许多妥协,但其实真的不乏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