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去过三游洞。虽已久远,记忆犹新。那日,徒步至此,访名人古迹,观夷陵胜状。今又念及,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沿石阶逐上,临长江之侧,始见桃源之景。层层叠叠,如梦似幻;犬犬错错,绰约随行。徒步约百米,见一山间小径,曲折蜿蜒,内潋含蓄。循径而上,于石乳洞内闻水声泠泠,皆出自两山石壁之间。洞内石乳凌空下垂,欲寻道合志同之侣。其景之悦,虽百口不可名状,一切尽在不可言喻之中。触景生情,遂穿越时空,上溯历史隧道,追寻文化幽径,与传说不谋而合。
余心所念,缓至洞口,见三石像立于厅内,乃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世人谓之前三游。四处石壁林立,肃然无声,满含抚今追昔之忧思,刻三苏诗词文赋,乃苏洵携其二子苏轼苏辙游于此,谓后三游。前后三游,捧出如江河奔流之渐行渐远的三游古洞。出西陵峡口,名于天下。历史文化名人行迹天涯,唯此处声名远播。除了地缘优势,皆因文化之魁力,洞以文名。又有庐山之上的香炉峰,也因东坡题诗而千古闻名。
兴之所至,出洞,一石碑耸于洞前,乃白居易《三游洞序》。白氏之笔,点石成金。读之再三,顿生情愫。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千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特如悬练,不绝如线。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视听齐上,盛宴入怀。若是今日,定当特写定格,拨动心底的情弦。逝者如斯,唯有江畔古洞,不舍昼夜。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实则,长镜聚焦,贴近地理学说,三游洞中喀斯特地貌尤为显著。洞中横排,三根钟乳石柱从天而降,自然分隔为前后两石室,并列垂下的钟乳石宛如门楹,浑然天成。视之良久,惊叹天工巧夺,手笔巨挥,静态交响油然而生。
挥手三游洞,又到至喜亭。一母所赐,不分伯仲。此亭犹古,始建于宋朝。青石雕花栏杆,曲高和却不寡。亭分三层,楼中设螺旋楼梯。亭内有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峡州至喜亭记》及古今诗画数十幅,使之成为古之峡州三大名胜境之一。登至喜亭层,放眼望去,满目皆是峡口胜景。见长江雄姿英发,层峦叠嶂,辟开一条通道,一泻汪洋。直至西陵峡口,浩浩汤汤,满心自豪。出三游洞旁的峡口后长江水势转平,江面豁然开阔。此乃至喜亭之大观也。不拥此处,枉游三游古洞也。眼之所及,满目琳琅。
善哉,足迹所至,恋恋不舍。此三游洞之旅,赏万千景观,生无数感慨。三游洞的美仑美奂,至喜亭的巧夺天工,大长江的蔚为大观,楚塞楼的富丽堂皇,皆于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惊讶心驰神往,三游洞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丝空气每一缕花香每一条小径每一声鸟鸣每一阵水声,都是大自然精巧的安排恰到好处的赐予。于三游洞,已醉在其中,乐而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