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班主任前,许多老教师耳提面命的一件事情是,一开始不要对学生太好。个中道理,其实不必多说,就是人是比较容易蹬鼻子上脸的。这不是个贬义词,算是对人本性比较清楚的描述和概括。即使作为比较善良的成年人,我们扪心自问一番,对那些看上去脾气软糯不容易生气的老好人,是否比较容易提出要求来呢?而对那些一看就不太好对付的人,我们是否会比较倾向于敬而远之呢?
欺善怕恶,人之本性也。然而,有趣的是,社会期待教育出风度翩翩的好少年,期待老师用爱的教育去感化后进生,期待一切的教育手段和结果都是光明正大的,这一切美好的东西是人所向往的,却又和人的本性有所违背的。班主任在爱的教育和人的本性之间,腹背受敌,左右摇摆,不免要被学生看作“伪君子”。
即便是成为一名不被学生喜爱的“伪君子”,也是我做班主任后需要挑战的任务。太过认清人之本性的新班主任和太过推崇爱的教育的新班主任,是走在了学生教育的两个方向——前者冷酷无情,后者软糯可欺,只有在恰当的时间和事件上,做对的教育选择,才是一名成熟的“伪君子”班主任。
说来惭愧,新手如我,当然是天真烂漫地选择了爱的教育,并且义无反顾地走了三个年头,走到了一条断头路上。这三个年头里,我有开心地与学生相处的经历,也有被学生欺瞒心碎的时刻,无休止的宽容和事后教育导致学生不再畏惧规则。毕业前,学生一盘散沙,班集体建设几乎可以说是除了不惹祸之外,一无是处。日日奔波在处理鸡毛蒜皮小事情的路上,几无气力和心力去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的班主任,也没能成一个成熟稳重的“伪君子”。
曾经深夜里,我曾思考过,我要教育学生成为一个良善大写的人,因此我自己要先做个良善大写的人。然而,这样的宽容和良善,却导致了如今班级的后果,几乎起到了一个反作用。所以,我接受的教育和我要给出的教育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鸿沟呢?
从某本书中,我看到了,善良是有底线的。
从另一本书中,我看到了,善良是需要力量去支撑的。
爱的教育和人之本性,看上去是两个对立面,其实本质上一个是道,一个是术。有道无术,只是空谈;有术无道,善行恶事。小孩子才要选择,成年人选择全部都要,以爱的教育为内核,以人之本性为利刃,才能斩下教育的大刀,割断恶果。
成为一个兼备“爱的教育”和“人之本性”的“伪君子”,前者不困难,发自内心而已;后者,需要在不停的揣摩和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