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当司机需要考驾照,当老师需要考教师资格证,当心理咨询师需要考取心理咨询师证,当厨师也还要考个厨师证……唯有当父母,不需要读书,不需要认证,可以直接无证上岗,边实践边成长。如此,缺少了理论环节,没有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要多走一些弯路。
其实,阅读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掌握理论方面的知识,平时在生活中注意加以转化运用,对于为人父母来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前段时间,妻子问我,“看你经常看书,有看过一本关于育儿的书没?”
“我考研的时候,读过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算是读过吧。”我没有底气地回到。
事实上,虽然读过这些书,但那也是10年前的事情了,书里面具体讲了些啥,压根没有一点儿印象了。
为了给我补上育儿这一课,前几天,妻子给我分享了一本小书《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主要讲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之道,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对于孩子的成长带来的重要影响,怎么做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等等。书不算长,简单易懂,一口气就读完了。
最大的收获是,对于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于夫妻关系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家庭关系中,如何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定位和责任,如何更好地融洽夫妻关系,如何更好地为孩子树立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最直接的改变是,当时就买了一本旅游书籍《一生必去的100个地方》,打算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儿的时候,带着媳妇孩子按照书上的地方,一个个打卡游历一番,用脚步丈量大地长度,用心灵感受时光流逝,给予家人更好的陪伴。
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很多时候,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比学校对于孩子的影响要更大更深远。如果父母榜样树立不好,孩子也容易受到负面影响,成长就可能走上歪路、走上邪路,这个“锅”真不应该全让学校背。
1.父母要一身正气。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要充满正气,走大道、走正道,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光明磊落,不做蝇营狗苟之勾当,不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悖社会公德之事,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2.父母要积极阳光。父母积极阳光,孩子便不会消极阴暗。每件事情都有两面,甚至多面,多从积极阳光的一面、正能量的一面看待问题,多些肯定少些否定,多些鼓励少些指责,多些欣赏少些抱怨,用自己的阳光心态感召影响孩子。
3.父母要明辨是非。父母要懂事、明理,善于理性分析问题,能够明辨事情的是非曲直,不能在孩子面前颠倒是否黑白,即使是为了孩子也不可以。
4.父母要恩爱和睦。家和万事兴,家庭气氛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也比较深远。夫妻恩爱、关系和睦,孩子就活泼、开朗,如果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动不动闹得鸡飞蛋打、鸡犬不宁,孩子就会消极、避事。
5.父母要目光长远。为孩子考虑,就要有长远的眼光。教育上,为孩子多做些打基础、管长远的事情。物质上面够用就行,也不用太讲究,多给孩子一些精神上的呵护,让孩子发展健全健康的人格。
6.父母要为人踏实。父母脚踏实地做事,不好高骛远,不投机取巧,正确认识自己,对于自己和孩子有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准确的判断。做事不盲目跟风攀比,根据自己的物质基础、自己的承受能力,一步一个脚印,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