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个词叫“斜杠青年”,它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在这之前,我们的父辈都希望我们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个国营企业或事业单位,好好干,稳定下来,一直到退休。
而后来呢?这种“稳定”的职业遭受冲击,国营企业员工纷纷下岗。
现实中,已经没有哪个企业单位可以“养”你一辈子了。
这些人也很悲催,人已到中年,20多年的“稳定”职业生涯,他们对于本职岗位的单一技能,早在工作2~3年后就驾轻就熟了,后面的时间基本就是舒坦的“混”过来的。
现在你叫他下岗,基本是他原有的职业已经被社会淘汰,再也找不到这些企业了。
而他们又没有拥有其他技能,年龄又不允许他们重头再来,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
同时,其他领域也由于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大数据的发展,很多岗位也不再需要人来操作了。
比如ETC使高速收费人员锐减、网络与手机银行使我们的业务不用再往银行柜台跑,她们都岗位设置也岌岌可危。
阿里无人商店已经推出,在试营状态,这会影响销售人员。还有未来无人驾驶和机器人送货上门等的科技发展对现有职业冲击更大。
这也让我猜想,从上一世纪90年代兴起的考公务员热,几千个考生争一个基层岗位,未来这些人员会不会也会因为某种趋势而“下岗”呢?
所以,社会上“斜杠青年”和“职业优盘化生存”应运而生。
他们拥有多层职业身份,或者拥有不同的副业,其收入也多元化。
因为有这些副业收入,有些收入还高的出乎你想象,也就是那句“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由于不会有下岗压力,他们心态会很好,生活充满阳光与正能量,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学习副业、开创副业赚钱已经迫在眉睫。
作者讲,有五种副业组合方式:
1,铁饭碗+兴趣爱好组合。铁饭碗是指工作相对稳定,时间相对充裕,但收入比较一般的一种职业。这时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比如写作、画画、表演、演讲等等;
2,本专业思维+创造性思维组合。指除了精通本职之外,在其他领域有建树;
3,脑力+体力组合。体力就是最后能成为精力管理师之类的,就像《掌控》里面的私人健身教练张展晖;
4,写作+教学+咨询组合。这种最全面、高级,收入也最多。
5,一岗多职能。指一个岗位负责多个工作职能的内容,我们经常讲,年轻人干多些事绝对不是坏事,可以快速帮助一个人成长。
我们可以对照上面这五种组合,看看哪一种最适合自己,然后按时间、精力和价值三个维度来分配应付它们。
如果主业比较空闲,可以是20%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主业上,80%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副业探索上。
反之,如果主业比较忙,那副业时间就少一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你经营副业的同时,要保持花一部分(比如20%)时间做新的尝试。
因为我们需要敏锐跟踪时代变化,避免落伍。说不定哪天这些新尝试会又变成你的副业。
我们常说,富人与穷人的区别主要就是思维,在他们眼里,思维>注意力>时间>金钱。
这条公式的意思就是:要先有正确的思维和方向,趋势对了是关键。
注意力就是努力还不够,还要尽全力——就像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水里时想上来的那种渴望。
跟着就是我们在这件事情上花了多少时间,同时时间是不可逆转的,靠出售时间换来金钱的都是没有价值的。
当然,每个人都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有些人工作时会产生“心流”?这让我想起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讲到的“刺猬三环理论”,热情+优秀+利润。
这是他研究卓越公司成功的条件,其实对我们个人也是一样。要先有兴趣,然后你这个东西还必须是你的长处,最后就是它能产生收入了。
说了这么多,都是理论上的,但“知识不是力量,行动才是”。
互联网竞争世界里有一句话,叫“先开枪再瞄准”也是这个道理。
时不我待,现在做什么事都不可能等你完全准备好再干,应该干了再说,一边干一边改进。
你自己可以多参加一些社团、行会、俱乐部,呆在这些富人圈子或前沿团体里,你看到了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受到这种感受到启发,你自然就知道应该要干些什么了。
但也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对成就或赚钱非常“渴望”,在蓄势待发状态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我没有他们的那些资源和人脉,他们不参我玩,那怎么办?
其实还有一个权宜之策,你可以跑跑腿,做一些组织和联络等文字工作,反正就是先上手工作再说,如果发现没有突破口就算了,又没有亏损。
当然最后还是要有自己的发展圈子和方向。
为了使自己在圈子里更有影响力和权威,某些身份、能力、市场等个人标签也很关键,有些还是进入改领域的敲门砖。
身份标签。像什么咨询师、投资顾问、运营总监啊各种头衔;
能力方面,比如完成哪些项目、带领多少粉丝创富啊;
市场标签可以打出你说某某领域、平台的什么第一人,比如吴晓波自称为中国第一财经写书人。
还有,副业最好是和主业有相关的上下游关系,相得益彰,还能增加主业收入。
如果主业没有发展前景,找不到关联的副业,那么建议你多学习一些技能知识。
就像《一呎围栏》里的作者为了研究股票,自学三年考过了CPA注册会计师。
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证书技能反过来帮助了他事业的发展。他有了这些投资经验和CPA这个敲门砖,就算去证券交易所、基金公司和私募找个职位都没有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现在很多人的副业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比如知识付费、网红带货销售、微商等等。
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公众号,是各大平台上的自媒体,像在行、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知乎、简书、网易、百度等等,在这些平台上粉丝分分钟10万+。
但这些大咖除了能提供专业服务之外,必须要有能写文章的基本能力。
因为,互联网的边际成本为零,你写好了一篇文章,可以给一个人看,也可以给十万以上人看,反正成本就是那么多。
所以,如果副业是和互联网有关系的,还是要在写作上下功夫。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你的想法,快速吸粉。
提高写作能力可以采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在你写不出文章时,它会逼着你重新学习。
可以试着一边学习,一边写作,持续在各大平台上经营引流。
笔者就有切身体会,很多时候写作之前,感觉没有什么可写的。但是下笔之后,就有源源不断的灵感涌现,超乎自己想象。
另外,在经营这些平台时,最好有主次之分。把次要平台的流量引导到主平台,当然主平台不一定就是公众号,它可以是头条或者简书。
有些人公众号运营的不怎么样,但在头条或抖音上可是百万粉丝,现在比较热门的还有知识星球。
同时要注意在这些不同的平台,你的名字、标签和形象照要统一。
注意:有些平台不给你放二维码,有一个小窍门,你可以放个人微信号的ID。
副业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微商、社交电商、知识付费、淘宝店铺等等。要经营好这些平台和渠道,除了通过文案宣传外,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和干货。
最好是带故事性质的:
通过故事性文章,写出身份认同感;
通过故事性文案,卖出产品好销量;
通过故事性演讲,讲出个人影响力。
可见,讲故事是多么重要,它同样适合于带一好个团队,这方面的内容,可以看看肖恩·卡拉汉的《不会讲故事,怎么带团队》。
国内的成功人士像马云,就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的助手说他们的创业过程就是不断把吹牛变为现实的过程,他甚至说,不会吹牛的人生是可悲的。
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基本都离不开微信群,每个人都加入好多群。
但是,我们要学会选择那些是高质量,那怕是收费的社群。
退出或屏蔽低效的社群,因为每个人都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从这些社群,我们可以分享或者发出我们的文章链接,可能还能获得一些最新资讯,得到合作和人脉的机会。
当然,价值是互换的,你要清楚自己能给什么样的人提供什么帮助或服务,如果不是这样,这样的“人脉”就不会长久,可能在加为好友后就没有然后了。
作者建议,如果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增加身份标签和个人背书、提高影响力,可以尝试出书。
出书并不是科班出身人员的专利,只要平常在写作上多练习,有沉淀和积累,内容可以1/3为公众号的文章,1/3为新写的文章,另外1/3为自己副业项目的精华内容。
在探索副业过程中,不要轻易丢掉主业,就像找工作时骑驴找马一样,心态完全不一样。
探索副业时,多做加法,就是副业越多越好,前期不要计较收入高低。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产业的发展趋势你预测不了。
而等到各种副业比较丰富时,有些项目已经稳定,远远超过主业收入,在时间和精力上不得不进行取舍时,你才可以做减法。
最后,还是那句话,尽早行动。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在投资上也是一样,有些钱你是一定要亏出去的,相同条件下,风险投资家往往更愿意找那些做过不少项目,哪怕是失败的,因为这些创业者起码知道哪些是不能再做的。
可以看看美团王兴创业的《九败一胜》一书。
而且,在年轻时越早行动,亏损比例更少,也有时间允许你改错。
不要到了中晚年,前半辈子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一次性搭进去,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了。
查理芒格说:“40岁以前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很有哲理,因为心理年龄不到40岁的人,未曾经历真正的风雨和历练的人,是很难有这种超常的投资定力。
第二,不要给自己人生设限,除非你不去尝试,能力和成就每个人都可以突破,谁也不知道能走到哪里?
马云创业和马化腾的腾讯帝国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里,除了敢于去行动,还需要不断学习,找到方法。
特别是学习,一般不要中断或满足,因为这样很容易落伍被淘汰。
同时,涉及知识范围要广一些,不要死磕某一个专业,当然那可以是间断性的。
像芒格一样,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的认识框架,也就是潜意识。
这样,在商业投资活动中,如果需要涉及这样的认知和判断,他就可以迅速套进他已有的知识框架,做出投资决定。
第三,不要只想着赚钱。你要先想你能为其他人解决什么问题?这个就是你的价值所在。
当然,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是那些颠覆性的,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那样的几率几个世纪都没有一个。
我们可以想想平常自己生活中有哪些不方便,其实也是人家的痛点,解决这些问题也能成为你的副业。
后面的收入可能就水到渠成了,说不定还引来风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