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已去整三载,哀思常存一千天。2015年母亲节前一天的凌晨,我的母亲默默无语挥手告别了她的至亲。因突发不测,入医院不到四天的时间,匆匆地没再留下片言只语……。三年来,无尽的思念时而还夹着自责(妈妈,我没照顾好您),追悔莫及、欲哭无泪。时常寻思着要表达些什么,又觉得想说的太多……。今天缅怀母亲的两个不容易,以慰我追思之苦。
独立的不容易。儿时记忆里,通常的女红活计,母亲应该是都会的。母亲真正的生活独立是随着她男人的离世而自然形成的,所谓既当妈又当爹,挑担、抗旱等重体力活也承担了,全家一切事务揽收一身。还是在那农村生产队记工分的年代,她一个全劳力,把未成年的四个孩子(最小的才不到四周岁)风雨兼程、披星戴月拉扯长大,其中的艰辛,现时代的人无法想象得到。这样的生活磨练,造就了母亲及她的孩子们自力更生的本领。母亲在近九十年的尘世生命过程中靠着勤奋和努力,笑对困难,容人、容事,包容了所有酸甜苦辣咸,为子女做出了表率,每每当我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我便想起了妈妈,想起了童年。挺一挺,咬咬牙,穷则思变,天道酬勤,一切都将会更好。子女分别成家后,母亲一直独自生活,她不愿意去任何一个子女家里共同生活,我曾与母亲讨论过这个事情,我成家大概三年后,请她到宁波与我们共同生活,她说:"不行啊,我从来也没有为哪家带过孩子,不惹矛盾,……"。等孩子们都长大了,母亲年龄也大了,几个子女都请她去共同生活,她仍然不愿意。我问过母亲,为什么?她说,"我不想打扰到你们各自的生活”。
乐观的不容易。母亲的一生虽然很辛苦,但在我的记忆深处很难找寻到她遇事自甘放弃的情怀。一生勤奋,一路善良,面带慈祥的微笑是她的常态。想得通、看得开是她从认识到行动的一贯态度,刚毅已渗透到血液。前些年记得有邻近生产队的老人离世时,因不到八十五岁,她就说太年轻了。她对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有一次居然还跟我说:"我活着,就是好让你们有娘叫”,……。乐观的背后饱尝了多少人世沧桑啊!又饱含着多少对子女的厚爱啊!
2009年,母亲八十三岁时因病平生第一次住医院,数天出院后需要人侍候,我从部队请了几天特假匆忙回到母亲身边,她向我表明两点态度,一是不去养老院,二是不去子女家。经子女们精心侍候约三个月后,母亲奇迹般地恢复了生活自理,出院时医生所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没有了。母亲的智慧,母亲的远见;母亲的独立,母亲的乐观,用"伟大"两个字恐怕是难修辞的。
母亲的不容易,深深刻录在我的心坎上,那种韧劲早已流淌在我的血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