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包肉

高邮,让我念念不忘的,除了阳春面之外,只能是蒲包肉。

我对蒲包肉的兴趣,也许和许多非当地人一样,肯定是被名字吸引。

江南在加工食物时,好像特别擅长把原材料包起来加工,比如粽子,这是用草;比如叫花鸡,这是用泥巴;再比如狮子头等等之类的大圆子、小圆子;再比如,大名鼎鼎的咸鸭蛋。

万物皆可包。

蒲包肉的做法,自然是把肉包在蒲叶里面加工。

其实,这种蒲,我虽然没在水面见过,但,蒲扇,蒲席等等,小时候是用过的,是不是一种东西,我不太敢确认。

在高邮吃到蒲包肉,纯属邂逅。

那是一个清晨,刚过了南门大街的牌坊。两边的大多商铺,尚未营业,在南门大街路西的北首,一家挂着蒲包肉店招的商铺开着门。

之前已经吃了一份阳春面、一个黄烧饼、一个荷包蛋,并未感到饥饿。

想起来《诗经》里面的一句诗,“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于是,驻足门前,往里张望,里面有四五个围着围裙的中年妇女在紧张忙碌着。据说,这家店也有着30多年的历史。

虽然不饿,但既然到了高邮,无论如何,也要吃一个蒲包肉,这可是高邮城市的第二“店招”,第一店招,当然非咸鸭蛋莫属。

门口,满满一箩筐,全是蒲包肉。外表实在貌不惊人。

店员随手给我了一个,熟练地解开细绳,剥开蒲叶,将一个小葫芦形的东东,装在塑料袋里,递与我。

哦,原来卖蒲包肉,是卖的蒲包的肉。蒲包,店家是要留下,重复使用的。

汪曾祺先生在其小说《异禀》里,这样描述蒲包肉,“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封了口,拦腰用一道麻绳系紧,成一个葫芦形。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成片,很香。”

我没有切片,整个,直接下嘴咬了一口,不咸,不淡,那种香,是水草特有的清香,虽然看上去去,里面有肥肉,但丝毫不腻,一种无法形容的口感,不属于耐嚼,又不属于不耐嚼。

这种感觉,特别像高邮这个小城的节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说的到高邮,许多人第一想到的是高邮鸭蛋,高邮鸭蛋是高邮的特产,家乡的美食能有一个美食传播出去,就觉得开心,但高邮的...
    猫女花玲阅读 4,123评论 1 1
  • 吃 面 高邮阳春面 高邮给我印象深的难忘的,除了汪曾祺相关外,便是一碗阳春面。 那天早上,在傅公桥头,看见一家小饮...
    昇夫阅读 416评论 6 10
  • 中国人如果少了豆腐,那么生活中真的将会缺少很多乐趣. 小时候,逢年过节的,村上总会有人家做豆腐.那时候,真的很佩服...
    光剑书架上的书阅读 374评论 0 3
  • 01 电影《无问西东》在2018年年初掀起了一股怀念西南联大岁月的浪潮,将民国那些大先生一一展现出来。 影片采用插...
    思想聚焦的原创阅读 818评论 0 4
  • 回到琵琶路的宾馆,有些疲惫,简单洗漱,酣然入睡。 半夜三更,不知是丑时还是寅时,楼内隐约传出一种不...
    楚剑吴钩阅读 75评论 0 0